2025-04-15 12:32:09
春日的陇南市武都区洛塘镇塄头坪村,青山环抱间,79座大棚整齐排列,村民们正忙着采收第四茬木耳。作为陇南市木耳产业核心区,武都区依托独特的秦巴山区气候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小小木耳培育成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富民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特色发展之路。
洛塘镇平均海拔1700米,森林覆盖率达86%,年均降水量800毫米以上,为木耳生长提供了天然优质环境。当地龙头企业红平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技术创新,探索出“木耳+羊肚菌”轮作模式,实现土地资源最大化利用。2023年,合作社种植木耳70万棒,采收鲜耳60万斤,产值达100万元;同期试种的120亩羊肚菌产值突破400万元,带动周边1800余人次务工,人均日收入100-150元。
在政府产业项目补贴支持下,合作社与市农科所建立技术合作,引进“六妹”“七妹”等羊肚菌优良品种,采用微灌、智能温控等现代化管护技术,使羊肚菌亩产提升至800斤,产品远销兰州、成都、西安等地。
武都区积极推动木耳产业“触网升级”,注册“武都木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发适应电商物流的小包装产品。2024年,全区通过抖音、拼多多等平台开展直播带货,累计销售木耳及深加工产品超500万元,带动800余户农户增收。
洛塘镇北雀沟村木耳基地负责人介绍,电商销售使木耳价格提升30%,2024年120亩地栽木耳预计产值突破100万元,8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政府还通过举办“甘味出陇”展销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等方式,推动武都木耳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干木耳收购价达每斤80-120元。
围绕“菌业+”发展思路,洛塘镇建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菌业示范园,开发木耳脆片、木耳酱等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2024年引进青川县松林农业科技公司,投资600万元建设木耳标准化生产基地,预计可带动1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
“我们通过‘土专家’培训、田间指导等方式,累计开展技术培训20场次,解决种植难题30余个,让群众掌握科学种植技术。”洛塘镇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完善“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力争2025年木耳种植面积突破2000亩,产值超2000万元,打造全省知名的木耳产业示范镇。
如今,武都区木耳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小小木耳正化作“黑色黄金”,铺就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之路。(赵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