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9 21:19:33
本网北京讯(记者 齐巨儒) 4月12日,在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指导下,中国蔬菜协会联合山东伟丽种苗有限公司等70余家单位,在北京举办2025蔬菜营养与品牌发展大会。会议以"营养赋能,品牌升级"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围绕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展开深度探讨,并正式成立中国蔬菜协会营养与品牌分会,标志着我国蔬菜产业正式迈入营养化、品牌化发展的新阶段。
会议邀请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凤忠、中国蔬菜协会会长杨雄年等领导出席并致辞,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作了题为《以营养健康导向推动我国食物系统转型升级》的主旨报告。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徐峰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刘海杰教授等作前沿学术报告。营养所健康指导中心主任李海燕主持大会。
顶层设计:从"吃得饱"到"吃得营养"的系统变革
陈萌山主任做大会特邀主旨报告
陈萌山在主旨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大食物的政策体系,推动政策体系由粮食向蔬、果、禽、肉、水产品、奶业等其他大食物拓展;大力支持营养型育种和营养型技术的创新,培育更多营养密度高的动植物新品种,生产更多具有特殊营养功能的优质农产品;推进营养化食物加工技术的研发,提升加工食品营养素利用水平,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的健康食品;加强食物营养制度体系建设;开展教育示范行动。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王凤忠研究员讲话
王凤忠表示,蔬菜作为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是防控慢性病、实现全民健康的关键抓手。该所将聚焦"营养靶向设计""营养大数据应用"等核心技术突破,通过科技赋能实现蔬菜营养价值的精准释放,为品牌升级注入科技内核。
农二代崛起:在传承中重塑产业基因
王晓举与刘红云参会合影
值得关注的是,以北京三农农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红云为代表的新生代农业人群体,正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作为联合发起人应邀出席,刘红云提出"三维创新战略":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营养标准体系、打造地域IP赋能乡村振兴、探索"农业+"跨界融合模式。"我们要让蔬菜从田间地头的初级农产品,转变为承载健康价值与文化符号的品牌商品。"她的发言折射出年轻农业工作者"守正创新"的独特视角。
刘红云认为,农二代既要传承父辈的实干精神,更要以创新思维应对市场挑战。她告诉记者,“我们这一代的责任,是让蔬菜从“品种”升级“品牌,”从‘种得好’转向‘卖得好’,从‘田间地头’走向‘品质餐桌’ 。”她的思想展现了年轻农业工作者扎根土地、引领变革的担当。
中国蔬菜协会会长杨雄年和食物营养所党委书记王晓举为营养与品牌分会揭牌
会议现场,中国蔬菜协会营养与品牌分会完成揭牌。分会首任会长、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王晓举表示,分会将重点开展四大体系建设:营养基础数据库、品牌价值评估标准、全产业链协同机制、消费端营养教育。同步发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草莓专刊,则开创了单品营养研究的垂直化范式。
全产业链共振:科技与品牌双轮驱动
本次大会呈现出显著的"生态化"特征,参会企业覆盖生物有机肥、种苗研发、营养评价、保鲜加工等全产业链环节。中国农业大学刘海杰教授团队展示的"功能性蔬菜定向培育技术",可精准调控番茄茄红素含量;北京中医药大学徐峰教授提出的"食药同源蔬菜开发体系",则为传统品种注入健康新价值。科技处副处长朱大洲透露,正在构建的"蔬菜营养数字地图",将实现从土壤成分到终端消费的全程营养可视化。
业界观察人士指出,此次会议释放出三大信号:在国家战略层面,蔬菜产业成为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载体;在技术路径上,营养科学正深度重构育种、种植、加工全链条;在市场端,品牌化运营将成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突破口。随着"农二代"群体携现代理念入场,我国蔬菜产业有望实现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的历史性跨越,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