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千骊集团联合承办新质大讲堂,共探农业新质生产力创新路径

2025-04-27 17:51:14   

2025年,“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这不仅为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更彰显了党中央对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4月20日,新质大讲堂暨2025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千年商都”广州这座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城市圆满召开,以“大农业观为引领推进农业现代化,奋力绘就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新范式”为主题,通过新质报告分享、标杆案例剖析及产学研对接等环节,从理论突破到实践验证,为破解资源约束、培育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供系统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全面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升级。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高新分会主办,中企科创(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千骊农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地方政府部门领导代表,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王兆凯,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王海平,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高新分会会长常伟峰,国务院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特邀副会长季晓南,广东千骊农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书记、董事长,河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研究员滕中信教授,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原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商务部特聘会展专家郭牧,等专家学者,以及多家企业代表出席会议,聚焦大农业观与大食物观的创新实践,围绕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与外延、农林牧渔全产业链布局、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构建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

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高新分会会长、发现杂志社发现研究院执行院长常伟锋在"新质大讲堂"启动仪式上表示,该平台以构建未来产业创新生态圈为使命,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创新要素整合,通过产学研深度协同和国际化资源联动,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策源地,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常务理事、高新分会副会长、广东千骊农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书记、董事长刘建信在致辞中以“为我地球减碳、地球为我点赞”,高度诠释了千骊农业“科技兴农,与农共富”的宗旨,身体力行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以科技创新成果和实际行动构建高效、生态、可持续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千骊新范式。

国务院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特邀副会长季晓南在其新质报告中,强调农业的未来关键在科技创新,要深刻理解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坚持农业优先发展要落到实处,坚持高定位、高标准,关注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破解标准化缺失与产业链低端化困局,为农业优先发展战略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系统性实施路径。

世界水产工程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顾问、世界银行顾问、美国农业部顾问王兆凯在《基于硅藻的无病害循环养殖系统》新质报告中指出,我国虽为水产养殖第一大国,但刺身级生蚝等高附加值产品仍依赖进口,且因药残超标面临出口壁垒。其研发的硅藻技术体系可同步提升养殖品质与生态效益,通过提取天然纳米材料、饲料添加剂等20余类衍生品,打通水产增值链条,赋能产业绿色升级,助力构建"大食物观"下的蓝色粮仓新范式。

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发现杂志社社长、医圣张机中医药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海平在新质报告中,揭示通过生物萃取技术将蟾蜍等传统"五毒"转化为高活性蛋白原料,突破药食同源技术瓶颈,实现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生物医药双向赋能,推动构建"医养农"融合产业链,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2030与中医药振兴发展战略提供创新实践样本。

河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健在《对中国式现代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几点认识》新质报告中,系统梳理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提出新质生产力需以技术创新为引擎、生产要素重组为路径、制度创新为保障,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报告强调,新质生产力将重塑经济学分析框架,通过"技术-资本-劳动-制度"四维协同模型,赋能乡村振兴,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

在新质大讲堂“新质案例”分享期间,广东千骊农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苏同兴博士以《从蛋白纠偏到生态共识解码复合寡糖的跨界生命支持系统》为主题,分享了千骊集团蛋白纠偏技术在农业生态链中的跨维重构实践。

在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托马斯·罗伯特·切赫(Thomas Robert Cech)首次证明RNA分子并不限于被被动的遗传信息载体--有催化功能,并能参与细胞的反应,和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德尼·奥尔特曼(Sidney Altman)发现可以切断tRNA(转移核糖核酸)前体的酶——核糖核酸酶P的基础上,千骊集团利用中医方法论,通过植物(中草药)和生化技术萃取,研发复合寡糖,能够激活微生物的特定代谢通路,实现DNA转录过程中对mRNA和tRNA的纠偏,从而实现蛋白质合成纠偏。并获得9项国际发明专利和3项国内发明专利。在农业、畜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自然界水生态循环系统、人类健康、自然界中有益生态菌群的维护、跨学科技术融合实现多维生态增益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农业领域,复合寡糖可以解决全球农业生产两大核心矛盾:土壤利用与保护的失衡,以及作物产量与品质难以协同提升的难题。通过促进土壤中嗜盐菌群、耐盐菌群、光合菌群及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增殖,实现土著菌种与外来菌种的动态平衡,从而有效解决作物病害、连作障碍、抗逆增产等问题。还可以促进上季秸秆快速腐熟变为有机质,从而解决秸秆腐熟还田的自毒难题,有利秸秆还田工程实施,2023年在鹤岗市东方红乡合胜村,经过使用复合寡糖快速腐熟秸秆,在60天内把全量还田秸秆腐熟转化为有机肥,土壤板结得到完全改善,既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又实现了黑土地保护目的。

目前,千骊复合寡糖技术已推广至全国33个省份,年完成约200万亩耕地修复及80万亩水产养殖提质。

活动期间,院士专家一行走进千骊农业(广州)农科基地和国际院士专家科技服务站实地考察交流指导工作。

国际院士专家科技服务站设有联合配套实验室两个,具有多名博士及硕士研究人员,配备全球领先的植物动态基因mRNA 检测实验室、中试生产线及66亩实验田,并在广西、湖南、内蒙古等地设立多个生态研究基地,形成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其中,地力研究实验室是院士工作站的核心科研平台之一,致力于土壤科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沿研究,以地力素理论为基础,专注黑土地修复与盐碱地改良,通过复合寡糖技术定向激活土壤中光合菌群、乳酸菌群及酵母菌群等,构建健康微生态。而水力研究实验室是院士工作站的另一重要科研分支,致力于解决农业面临的水资源短缺、用水浪费和水污染问题,以地下水净化与农业节水为核心,依托复合寡糖调控水体微生物生态,旨在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推动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产学研各领域的纵向深化和横向联合,这既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共识,更是脚踏实地的行动纲领,当学术前沿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当蛋白质纠偏技术遇见中医配伍智慧,当诺贝尔奖理论照进岭南沃野,农业现代化的新图景正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沃土上破土成林。

随着研讨会的圆满结束,与会专家学者们不仅为未来农业发展趋势提供了深刻的洞察,也为广州乃至全国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了智慧,照亮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对于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