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09:32:36
油菜作为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占据国产油料的半壁江山,是端稳“中国油瓶”的核心支撑。提升油菜生产科技水平,已然成为提高我国油料自给率、打破食用油国际“卡脖子”困境的关键路径。
自2019年起,已成功举办六届的全国(杨凌)油菜科技大会,在推动我国油菜产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见证了我国油菜产业从“传统经验育种”到“分子设计育种”的跨越,更在第六届大会上展现出“全球领跑”的科技实力。
前五届大会上,众多专家围绕油菜育种、栽培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等关键领域深入研讨,分享前沿观点,一系列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加速了油菜产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科技化的转型进程。
而以“科技创新引领,油菜种业强国”为主题的第六届全国(杨凌)油菜科技大会一则消息震惊全场:陕西省杂交油菜育种团队成功培育出含油量高达66% 的油菜种质资源,且这一数据已获国家粮食局西安油脂食品及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证,成为目前全球已知含油量最高的油菜种质。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作为油菜种业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曾推出全球首个成功商业化的杂交油菜品种“秦油2号”,以及国内首个含油量超50%的国审油菜品种“秦杂油4号”。多年来,该中心持续发力,育成“秦优797”“秦杂油7号”“秦优DK4”“秦优1618”等多个高油油菜品种并广泛推广。
其中,“秦优1618”连续三年入选国家农业主导品种。此次突破性种质资源的诞生,源于团队二十余载如一日的钻研,通过高油性状定向选育、多基因聚合、生态穿梭及现代生物技术等综合手段,层层筛选、优化,最终实现了油菜含油量的飞跃式提升。
陕西油菜种业科技创新联盟也在大会上正式揭牌,该联盟聚焦油菜种业 “卡脖子”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联合培养人才、共建试验基地、制定行业标准,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国际油菜协会会员胡琼等业内权威专家带来了关于油菜育种进展、基因编辑技术研究等前沿报告,为参会人员呈上一场知识盛宴。
大会还为促进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精心设置了品种权交易签约环节,成果斐然。7个项目、12家单位成功签署重大品种权交易或制种技术研发合作协议,交易金额相当可观。
其中,华中农业大学与武汉惠华三农种业有限公司就“华油杂2011”品种经营权达成转让协议;江苏省农科院、江苏瑞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陕西鸿塬种业有限公司完成“鸿优789”品种经营权转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陕西天伦种业有限公司签订“陕油985”品种经营权转让协议;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与四川万德科技有限公司就“汉油33”品种经营权转让达成合作。
此外,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分别与四川福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亚盛种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油菜育种制种技术研发合作协议。
这些合作不仅为科研单位带来了资金支持,得以持续投入研发,也让企业获得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资源,加速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转化进程,真正实现了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从最初聚焦技术交流,到如今涵盖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全链条,大会见证并推动了我国油菜产业从“跟跑”国际先进水平到在部分领域实现 “领跑”的伟大跨越。
历经六届的全国(杨凌)油菜科技大会,活脱脱一部中国油菜科技史,已成为我国油菜产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核心平台。
未来,随着科技的持续创新、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及各方力量的协同合作,我国油菜产业必将在保障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油菜科技大会专题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