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 17:50:56
当前,冬小麦正处于灌浆、提高粒重的关键时期。今年开春以来,西安市气温持续走高、降雨量偏少,加之近期局地阵风可达5级以上,此类气象条件易诱发“干热风”,影响小麦籽粒灌浆进程,导致粒重下降和品质波动。
“干热风”形成成因
“干热风”是指出现在温暖季节导致小麦乳熟期受害的一种大气干旱现象。“干热风”出现时温度显著升高,湿度显著下降,并伴有一定风力,使正处于乳熟期的小麦蒸腾加剧,根系吸水不及,灌浆不足,秕粒严重以至枯萎死亡。
“干热风”发生的必要条件:
高温:当日14时气温≥32℃;
干燥:当日空气湿度≤30%;
大风:当日14时风速≥3米/秒。
“干热风”危害
“干热风”主要由于高温、干旱、强风等迫使空气和土壤的蒸发量增大而危害冬小麦生产。小麦灌浆时期若遇到“干热风”,会导致籽粒灌浆不饱满,千粒重下降。长时间的“干热风”会使冬小麦体内的水分消耗很快,从而破坏了叶绿素等色素,阻碍了冬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合成过程,使植株很快地由下往上青干。
特别是“干热风”常常和干旱一起危害作物。干旱发生时,冬小麦根部本来就吸不到应有的水分,而干热风却又从茎叶中把大量的水分攫取走了,会使冬小麦提前“枯熟”、麦粒干瘪、粒重下降,更快地萎黄枯死,导致严重减产。
“干热风”预防
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通过气象预报,提前掌握干热风发生时间和强度,及时启动以下预防措施:
一是及时浅灌。在“干热风”来临前,对土壤墒情较差的地块,亩灌水20方-30方;也可通过多次短时微喷水,增加田间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冠层温度,延长灌浆期,预防和降低“干热风”危害。浇水时应选择无风时段进行,避免在高温时段浇水,引起根系缺氧和烂根。
二是叶面喷肥。叶面喷肥不仅可以满足植株后期养分需求,促进籽粒灌浆,也是防“干热风”、防早衰简便有效的一项技术措施。在“干热风”来临前1-2天,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改善小麦的生理机能,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可在前期“一喷三防”作业基础上,亩喷施100-150克磷酸二氢钾,增强叶片功能,防御“干热风”。
三是综合防控。结合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选用和科学混配杀菌剂、杀虫剂、芸苔素内酯和叶面肥等,统筹做好白粉病、麦穗蚜等病虫防治,做到“防‘干热风’、防病虫、防早衰”三效合一,缓解“干热风”叠加病虫危害。飞防作业时可在药液中添加适宜的沉降剂和抗蒸发剂,提高喷防效果。
灾后补救
若小麦已受轻度干热风危害,及时补救能减少损失:
一是补喷叶面肥。可喷施0.3%磷酸二氢钾+1%尿素溶液,补充养分,延缓叶片衰老。
二是适时收获。受灾麦田成熟后尽早收割,避免过度干缩籽粒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