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西安市鄠邑区石井街道栗峪口村:盘活资产 招才引智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2025-05-15 16:49:26   

摘要

栗峪口村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坚持走“生态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之路,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旧厂房等资产,招才引智接入企业及创客平台,打造了“土锤咖啡”“乡村会客厅”等西安近郊游新P,有效破解群众就近就业难、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困难等问题。

基本情况

栗峪口村位于秦岭北麓,距西汉高速涝峪出口 300 米,由栗峪口、涝峪口、土门、白云四个自然村组成。耕地3344 亩、林地 2725 亩,13 个村民小组 744户2865人,脱贫户93户320人。全村主导果品有葡萄 1100 多亩、猕猴桃 800多亩。近年来,栗峪口村依托自然人文资源禀赋,着力在人居环境整治及乡村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对接市场,把清理出来的资源资产盘活,把村庄作为产业的配套功能区打造,实现乡村分解城市功能,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最美8号公路沿线精品民宿、研学旅游、乡村休闲游等新业态正在加速聚集,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先后获得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陕西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村、西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西安市美丽党建示范村党组织等荣誉。

主要做法

(一)依托生态优势,提升乡村发展基础。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村发展基础。一是绘制资源“图”。栗峪口村结合自身实际,充分挖掘绿色生态优势、红色人文资源,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绘制出了一张栗峪口村发展资产资源禀赋图。二是提升硬件“基”。以创建“美丽、整洁、和谐、生态、宜居”为目标,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 10 余公里、安装路灯 210 盏、围村植树 7800 棵、新修3个停车场 150个停车位,强化“坑弃地”治理改造,村内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三是筑牢乡村“魂”。依托公益文化大讲堂、甘泉书院等开展国学讲授活动,定期举行道德评议会,组织开展“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评选活动,累计评选“五好家庭”12 个、“十星级文明户”36 户、“美丽庭院”176户,激发了文明乡风的内生动力。

(二)盘活闲置资产,打好农文旅组合拳。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村内资产资源等统一规划盘活、统一经营管理。一是用好闲资产。栗峪口村有多处上世纪 80 年代村民建起的砖木结构瓦房,是典型的关中民居。该村积极盘活二层闲置房屋,修建直通二层的户外楼梯,便于青年乡创客租住和数字游民居住。全村共排查统计出闲置民房 56 处,已盘活47处,产生 18.6万元收益,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全国住建系统在该村召开了全国农房建设管理现场观摩会。二是传承红色文化。深入挖掘红军队伍过境栗峪口村史实,讲好红色故事,筹资建成“红军过境户县陈列馆”,累计吸引省内外近 600 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 10 万余名党员干部前来交流研学、举行主题党日活动,已然成为乡村旅游的一张红色名片。三是发展特色产业。持续做优“户县葡萄”品,依托秦岭北麓自然条件,强化品种引进,加快科技赋能,发展设施葡萄、猕猴桃等2000 余亩,村集体代销葡萄 40余万斤,帮助群众和村集体增收 16万余元,让群众实现“量”“价”双丰收。

(三)注重招才引智,打造新消费场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招揽人才,引入先进理念,发展乡村新业态。一是青创平台吸引人才。建成“青年乡创客服务中心”“乡村人才市集”和乡创项目孵化基地等创业平台,打造“乡村会客厅”“乡创客”“秦托邦”数字游民社区等品牌,吸引创业者、艺术家、GAP 青年汇聚成为了华为系、海归青年的创业空间。二是“土锤咖啡”留住乡愁。2019年英国诺丁汉大学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王绘婷带着团队来到能留住乡愁的栗峪口村,将废弃的石粉厂重新进行设计改造,融合乡土和时尚两种元素,打造的“土锤咖啡”吸引西安及周边市民争相打卡成为网红打卡新 卫,不光让“全村人都喝上咖啡”,村里的妇女也化身咖啡师,实现了就地就业。三是乡创项目带动新业态发展。在王绘婷博士和其团队精心策划及“土锤咖啡”的引流下,已经吸引陕西省大学生创业明星、大学生村官付磊、阿、冰哥、阿哲等 10 余名热爱乡村的主理人,正在实施乡村民宿、乡村机车茶饮、萌宠乐园等乡创项目。来自广东美院的大学生阿喵策划的广式阿喵茶餐厅,游客满,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店。

实施效果

(一)乡村风貌更加时尚。通过持续的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有力推进生态价值转化与泰岭保护并重,把原真生态、原乡风情、原味生活营造成为卖点村庄颜值充分融合乡土和时尚两种元素,形成“绿道蓝网、水城相融、清新明亮的乡村旅游生态发展格局。

(二)“双增收”有效保障。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规划管理闲置资产和房屋,通过商业运营+“村企”,明确了“每年保底 +20% 分红”的模式,有效保障了村集体和群众的合法利益,带动全村 100余人实现村内就业。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 56 万元,2024 年预计突破 6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人达23895 元实现了从脱贫村到活力新乡村的华丽转身。

(三)带动片区协同发展。依托泰岭北良好的生态优势,有效活“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营造新的消费场景,实现了生态价值转化,走出一条“生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促进8号艺术公路沿线石井片区“民宿+餐饮+有机农产品”等乡村游的全产业融合,带动石并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