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2 08:28:47
五月,成都市双流区彭镇岷江村,一间川西风情的咖啡屋开门迎客。90后孕妈妈杜婷婷一袭白裙,穿梭在院内院外,小狗“肉肉”撵路追随;厨房间,母亲和弟弟在拾掇着餐具;花园里,父亲在为栅栏刷油漆……
这间咖啡屋,是村里“长”出来的“新物种”。去年10月1日试营业,很快便成为网红打卡地。
麦香混着咖啡香,成为村里的新风味。从麦香到咖啡香,更是城乡融合的一道风味。
机车女孩儿
麦田发现新机遇
杜婷婷是乐山姑娘,家在乡下。小时候,站在乐山大佛脚下,她会觉得自己很渺小,于是便埋下了要走出乐山看世界的种子。
长大后,当了幼师,她却不想在老家就这样过完一生。
到成都来散心,骑着机车到处逛,她爱上了这座大都市。“我要留下来,成为成都人。”走在成都的街头,她许下了一个心愿。
2018年,她到成都闯荡,在一家公司销售酒。朝九晚五的生活很快让她感到无聊。于是,她决定学习花艺,并在火车南站附近开了一家花店。然而,生意并不好做,她的第一次创业很快就如脱水的花儿一般枯萎。随后,她回到乐山开服装店,心却总是飞向成都。
“我还是喜欢花,我还是喜欢成都,那里才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2021年,她重返成都,在红牌楼开了第二家花店。面对80平方米的小店,她特别注重对花店的展陈,精心布局每一朵花,将花店装扮成各种精致、浪漫的场景。好多顾客因为喜欢这里的场景,前来买花、拍照、晒朋友圈。一来二去,花店和花店的主人都走上了网红之路,人流量越来越多,继而催生了喝水、喝咖啡的需求。于是,杜婷婷在花店里卖起了咖啡,让花香与咖啡香混在一起。
花店火了,80平方米的花店实现了杜婷婷的城市梦,但总还是缺了点啥,这还不是她心中的那座城堡,梦还未被照进现实,直到与时光原野的一次意外相遇………
2024年夏天,杜婷婷骑着机车,意外拐到了位于岷江村的时光原野。笔直的乡村小道,被风吹得哗哗作响的白杨树,大片的高标准农田,翠绿的稻田传来阵阵哇鸣,两栋标志性建筑矗立在时光原野的核心区。“这里视野开阔,有风光能解乡愁,我太喜欢这里了。”杜婷婷停下来,她要在这里开一间咖啡屋,让梦想照进现实。
城与乡交融
稻田“长”出咖啡馆
杜婷婷发现的这片稻田,是双流精心打造的时光原野现代粮油园区,规划面积12.27平方公里,由双流区临江、岷江、舟渡、永和、合水、金桥6个村(社区)组成,耕地面积12007亩。此前,岷江村是一个纯农业村,近年来,在村两委干部带领下,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水渠和道路全部打通,小田变大田,施肥、喷药、种植、收割实现全程机械化,才有了如今的景象。
一面是乡村硬件准备好了,一面是城里人急于突围,就有了双向奔赴的美好,就有了要素之间的流动。
2024年8月1日,杜婷婷拖家带口住进了彭镇,对破旧的房子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改造。拆掉旧房,建起新屋。近40度的高温,没有吓退这名倔强的女子。
“爸爸刷墙,妈妈搬砖,我和男友负责搬木材。”望着那间不大的房子,杜婷婷的回忆绘就了一幅生动的劳动场景。
一个多月后,稻田间生长出一间崭新的开放式院落——青瓦房下,空旷的草坪,小花点缀,木桌椅散落;草坪四周,水稻金黄,虫鸣鸟叫。
一切准备好了,杜婷婷在乡间等待她的梦想花开,城里的花店交给店长打理。
2024年10月1日,这个 360°无死角的大地景观+乡间咖啡屋试营业。“我想的是,我的小店慢慢生长,慢慢在这里扎下根。”杜婷婷说,她万万没想到,试营业第一天就爆了,每天三四百人涌向这个小院。客人太多时,为了确保体验感,她们只好婉拒了部分远道而来的客人。整个国庆节假期,一家人和员工处于超负荷状态。
乡村创业的挑战远不止客流。有时,客流甚至成为成长中的烦恼。生意爆了,服务跟不上,顾客体验感不好,她的小店也迎来了差评高峰。“我们不想做流水线式的生意,希望每个前来的人都能享受这里的氛围,都能在乡间放松。”杜婷婷说,她推出预约制,将每日接待人数控制在200人以内。
预约制,让网络上关于“麦田咖啡”的打卡美照和好评也越来越多,风评扭转过来了。“我们打卡过许多小院咖啡,有些地方很出片,但只能局部美,而这里的视野开阔,出片场景多,照片真实可信。”专程前来打卡过生日的孙女士如此评价。
乡村到乡村
她梦想“长”出更多咖啡馆
孙女士的好评背后,是杜婷婷一家人不断优化的结果。
杜婷婷说,刚下乡盘下这个院子时,因为自己考虑不周全,只想着环境怎么美怎么来,环境怎么舒适怎么来,环境如何与周围的大地景观契合怎么来。她忽视了太阳,阳光直晒草坪,就算是在伞下,客人也热得坐不住;她忽视了下雨,80平方米的室内空间承载不了几桌客人……
为了改善环境,杜婷婷一家买来植物,一棵一棵地种进了草坪。为了让客人有新鲜感,每个季度,她们都要更新店内外的场景,种下新花草、搭建新造型,只为让每个奔着“我要出片”的人都满意而归。
周围的环境如此美好,只在这里喝一杯咖啡,是不是有点浪费空间?杜婷婷思考起更多可能性——引入简餐、策划活动、举办派对……
“我来自乡村,通过努力到了大都市,现在又回到了乡村。每天,听着鸟叫醒来,看着麦田发呆,我的心灵更宁静。”下乡大半年,杜婷婷收获了很多。每天卖不完的面包,她都会请工人带回村里,与村民分享,甜蜜的味道让她与村民关系融洽;今年1月,她与男友步入婚姻的殿堂,再等几个月家庭就会添名新成员……
杜婷婷还发现,乡村的生态本底为产业下乡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这个院子,已经让她有了不满足感。她想要开发更多的乡村院落,植入更多咖啡馆。
“开下一个乡村咖啡馆,我就会考虑室内空间的大小、室外植物的搭配等问题了。”她挼了挼长发,笑着说,这大半年,她也成长了不少。目前,她最要紧的是将这家咖啡店做出标准店,为下一步扩张积累标准化经营的经验,如同她城里的那家花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