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8 15:49:03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齐巨儒
2025年6月7日,在陕西三原县陂西镇东毛村,一场意义非凡的现场实收测产活动举行。咸阳市农业农村局精心组织,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渭南市农科院、咸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相关单位专家,对三原县农业科学技术中心与陕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三原试验站联合在陂西镇东毛村实施的“吨半田”核心攻关田进行现场实收测产。
活动当日,专家们深入示范田,实地考察了小麦的长势情况。随后,他们认真听取了示范基地相关人员关于生产管理的详细汇报。依据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标准,专家们展开了严谨细致的实收工作。
经严格测产,该示范田种植的"西农877"小麦品种,实收面积6.67亩,平均亩产达775.1公斤。 “在本生产年度,遇到64年来最为严重的干旱,并遭遇倒春寒、高温等多种逆境的情况下,采取良种良技相结合的科学管理方法,三原核心攻关“吨半田”再次获得高产,小麦连续六年单产超过了700公斤。证明关中灌区耕地周年小麦玉米“吨半田”集成技术是成熟的,关中灌区耕地周年“吨半田”是可以实现的。这一技术将助力我省粮食单产提升。” 陕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睿信心满满地说。这充分展示了农业科技的力量,也为应对复杂气候条件下的粮食生产提供了宝贵经验。
测产期间,咸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敏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站长钱丰、三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刁振辉、副局长吴海宏以及三原县农业科学技术中心主任王荣等现场观摩。刘敏娟表示,此次高产创建成果是全市上下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体现,下一步将总结推广此次攻关经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粮食生产从“高产”向“稳产”“优产”跨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咸阳力量。
此次“吨半田”核心攻关田的高产,不仅为陕西乃至黄淮麦区小麦抗逆栽培提供了技术范本,更彰显了农业科技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中的关键作用。随着更多类似示范田的推广,"科技强粮"之路必将越走越宽,为端稳"中国饭碗"注入更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