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6 09:03:40
“农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在创新。”6月11日至12日,陕西省丹凤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褚婷率队赴杨凌农科城考察学习,深度对接现代农业前沿技术,为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寻求新动能。
褚婷表示,杨凌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阵地,此行旨在学习杨凌在杂交油菜制种、旱稻循环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国际农业合作及合作社经营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与经验,提升农技人员专业能力,探索适合丹凤县的农业产业升级路径。
精准对接:破解油菜种植难题
在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考察团了解到该中心选育的“秦优”系列是北方主要种植、高出油率的油菜品种之一。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通过“科研+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新品种推广效率提升了40%。针对丹凤县作为山区农业县,油菜种植面临地块狭小、水源匮乏导致产量低、越冬死亡率高等难题,褚婷在座谈会上详细介绍了打造农文旅结合景观带的需求——油菜种植需兼顾观赏与增收。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良繁栽培室主任、研究员任军荣建议:精准选种与播期调控、科学密植与根系培育是关键;推广小型播种机应对地块碎片化,同时保留人工间苗补苗环节;主栽品种应选择高产油用油菜保障效益,彩色油菜可作为“点缀”种植在交通水源便利区域。
开拓视野:探路国际农业合作
在杨凌示范区展厅和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国际展厅,琳琅满目的农作物新品种和“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成果令考察团印象深刻。褚婷认为,这为丹凤探索外向型农业提供了新思路,“丹凤的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品,或许能借力杨凌的国际平台开拓中亚市场。”
引进良种:关注山地适应性
在杨凌良科基地,企业利用智能温室和5G物联网技术进行小麦、玉米精准选育。企业工作人员重点推介了抗倒伏能力强、适合山地种植的小棒型玉米品种,引发了考察团的浓厚兴趣。
借鉴模式:引入合作社与特色品种
杨凌中来合作社展示了高附加值的特色果蔬品种,如市场售价可达10元/根的紫色甜糯玉米,香甜可口,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很受市场青睐。考察团详细了解了其种植的各类蔬菜新品种及合作社运营模式,希望将适合的新品种引入丹凤种植,促进产业升级。
探讨旱稻:共享循环农业经验
在蚯蚓健康循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团考察了长势良好的旱稻。公司负责人李康定介绍,旱稻规模化种植在陕西尚处试验阶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队在杨凌的试验田已取得进展,但仍需应对气候变化、品种本地化等挑战。双方围绕旱稻种植的品种、肥料、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为丹凤发展旱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从“秦巴山区”到“渭水之滨”,这场近300公里的“取经”之旅,是一次农业科技的精准对接,也是一场产业新理念的洗礼。杨凌的先进“农科基因”注入丹凤的田间地头,将为当地产业富民注入崭新活力。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雷建梅 王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