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滨州医学院“膜”法技术解困局,助大蒜身价倍增

2025-06-17 11:26:50   

素有“中国大蒜之乡”美誉的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白桥镇,年产鲜蒜高达20万吨。然而,这座农业产业强镇却长期深陷产业困局:附加值低、资源浪费严重、技术落后、环保压力巨大,超过90%的大蒜仅以鲜蒜或粗加工产品形式低价外销,丰产难丰收成为蒜农心头之痛。

ecb42c1a29d43bd35830bf491de5372

对此,一支由滨州医学院大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靠着专业知识返回家乡,用创新“膜”法技术破解了当地大蒜“三低一高”的发展瓶颈,为家乡的大蒜产业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

据了解,该团队的核心技术是一套自主研发的智能化膜分离集成设备。他们巧妙地利用大蒜中多糖、多酚、S-乙酰基-L-半胱氨酸(SAC)等成分的分子量差异,实现了这些高价值物质的精准分级提取、浓缩与纯化。

这项技术的革命性在于:常温守护活性: 全过程在常温下进行,最大程度保留了大蒜天然营养成分和功效物质的活性。

高效绿色提取: 无溶剂添加,无有害残留,多糖、多酚、SAC的预期提取收率分别高达85%、90%和80%以上,远超市面常见技术。

破解核心难题: 团队在膜污染控制(特殊涂层使污染率降低62%)、精准分离(SAC与大蒜素分离效率达91%)、工艺集成(系统回收率提升至89%)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智能灵活设计: 采用模块化、可扩展的膜组件与仿生低阻力流道,结合智能泵阀系统,实现处理规模的灵活调整与能耗的精准控制。

c0cf9fd7a06c0f8d1c79a2b36a97ffd

赋能产业,振兴乡村。这项源自高校实验室的尖端技术,精准契合了国家大力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政策方向。其落地应用,为白桥大蒜产业带来根本性变革:

提升附加值: 将过去被忽视或废弃的“边角料”(如加工废水中的大蒜素、SOD酶)转化为高价值的医药、保健品原料,彻底打破“低价外销”魔咒。

降本增效环保: 高效提取显著降低资源浪费;常温无溶剂工艺大幅减少传统方法带来的高COD、含硫废水问题,破解了15%成本占比的环保压力。

破解滞销难题: 通过精深加工消化大量鲜蒜原料,从源头缓解销售困境。

促进富民增收: 产业链的延长与价值的提升,直接带动广大蒜农增收致富,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项目创始人陈策策表示:“用我们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反哺家乡农业,解决实实在在的痛点,看到技术能真正帮助乡亲们增收,推动白桥大蒜产业升级,这是科技助农、振兴乡村最有意义的实践。”这群心怀热忱的大学生,正用创新的“膜”法,让家乡的白桥蒜香飘得更远,价值更高,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增添了一抹亮丽的科技色彩。

通讯员 杜继祥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康军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