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8 09:45:07
面对今年高温干旱严峻形势,宝鸡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把“以秋补夏”作为稳定全年粮食总产的重中之重,压责任、扩面积、提单产、优服务,确保打赢打好粮食生产主动仗。全市计划夏播126.66万亩,较去年扩种32.29万亩,目前完成播种111.36万亩。
“三级联动”压实扩种责任
一是精准拧紧责任链条。宝鸡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主要领导多次调研督导、做出指示,分管领导坚持靠前指挥、一线调度,统筹抓好粮食生产。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强化安排部署,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抗旱保夏粮和扩大秋粮面积确保全年粮食安全的紧急通知》,并将扩种任务进度纳入专项督导,确保任务落实。
二是精准测算任务缺口。按照“尊重群众意愿、镇村逐户落实、县区踏勘确认、市级抽查审定”的方式,组织村组全面开展摸排,建立扩种面积、适宜地块、生产主体、作物品种任务台账,做到以扩补欠、能扩尽扩。
三是精准落实主体田块。立足“多种一亩是一亩”,将任务逐级分解至经营主体、落实到田间地块、细化到种植作物,形成扩种施工图,确保种足种满、不留空地。尤其是光热、水源条件较好的川塬县区,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夏收后压茬种植玉米、大豆等,为扩种扛牢责任、贡献力量。
“三条路径”拓宽扩种面积
一是村集体“兜底种”。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对群众不愿耕种、地力条件相对较差的季节性撂荒耕地统一流转、统一耕种、统一管理,建立“双向付费、让利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对有意愿收获秋粮的群众,按市场最低价收取成本后让利群众;对无意愿收获的群众,支付土地流转费,并实行收益分红,实现“耕地零闲置、农时全利用”,兜底扩种秋粮13万亩。
二是种粮大户“全部种”。强化种粮大户秋粮生产所需农资、农机、灌溉用水等要素保障,精准落实补助政策,实行阶梯补贴,确保应种尽种、满种扩种。陈仓区对集中连片种植玉米、大豆、薯类50–100亩、101–500亩、501亩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每亩分别补助25元、30元、35元。通过差异化政策扶持,种粮大户扩种秋粮15余万亩。
三是小农户“主动种”。用足用好防灾救灾、单产提升、以秋补夏等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加大种子、农药、化肥、农机作业等扩种环节覆盖范围和补贴力度,全面降低种植成本,发动群众种植秋粮4万余亩。
“三主融合”提升秋粮单产
一是强化主导品种应用。市财政列支400万元建设市级生物育种实验室,全市建成6个农作物品种试验站,加快新优品种培育。因地制宜选择熟期适宜、耐密抗倒、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宜机收籽粒的优良品种,全面推行包衣剂药剂拌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
二是强化主力机型配备。以提高播种质量为目标,大力引进指夹式、气吸式等高性能播种机械,配套北斗辅助驾驶系统及排种监测设备,全市共有玉米指夹式播种机4913台,气力式播种机50台,北斗辅助驾驶仪201台,有力地支撑了全市夏播扩种。
三是强化关键技术推广。推广贴茬精播技术,指导农户抢墒压茬、收种同步,实现适墒适期播种,当前出苗秋粮长势良好、苗齐苗壮;同步推进水肥精准调控技术,结合扶风、岐山节水项目,推广滴灌、微喷灌及水肥一体化,有效降本增效;主推玉米增密技术,分区域明确密度标准(川塬县区亩留苗5000株以上、山区县4500株以上),加强田间管理及“一喷多促”,促进秋粮大面积均衡增产。
“三项举措”优化服务保障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统筹中省绿色高效、防灾减灾、以秋补夏等项目,大面积推进单产提升。市级财政每年列支不少于5000万元支持粮食生产,以奖代补支持打造市级吨粮镇20个、吨粮村41个,在每个粮油种植镇街打造高产示范田,实现吨粮田全覆盖。
二是强化包联指导。建立包联机制,组建32个技术指导组,深入一线开展指导服务、政策宣传、典型挖掘等,选派技术干部6700人次。聘请康振生院士、罗锡文院士等省内外20名农业专家、200名乡土人才、150名新型经营主体,紧盯农时开展技术推广,形成“定人、定岗、定责”闭环管理,确保每一亩粮食都有人管、都能管到位、都能管得好,让“以秋补夏”成为稳固全年粮仓的坚实支柱。
三是强化宣传发动。坚持线上线下同向发力,召开专题培训会140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4万份,培训群众6万余人;借助“宝鸡农技”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发布技术模式、典型经验等专题14期,建立立体式、全覆盖、多元化的服务体系,营造“以秋补夏”浓厚氛围。(供稿:宝鸡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