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退休专家携手“净土科技”育良种 “夕阳红”小麦旱年逆袭创高产

2025-06-19 09:14:20   

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冯村乡东畔村的麦田里,一片金黄麦浪随风起伏,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秸秆。6月中旬,由从乡镇农技员退休的李童计与运城市农业技术职业学院退休专家张岱、李振群、张清宪等,以及盐湖区科协退休专家国继冉等农技专家组建的团队历时6年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夕阳红”迎来丰收季。令人惊叹的是,在2025年北方持续干旱高温的极端天气下,该品种配合“赛众牌土壤调理剂”的使用,实现了平均亩产1500斤左右的高产纪录,其中李童计承包田块更以1446斤/亩的产量,创造了旱年小麦生产的奇迹。

六年磨一剑:银发团队育出抗逆良种

2019年,年过六旬的李童计退休后重拾农事,联合运城市农业系统退休专家组成育种小组,针对晋南地区气候特点开展小麦品种选育。经过连续六年的杂交选育,“夕阳红”品种逐渐显现出耐旱、抗病的特性。“这个品种特别适合水浇地,但今年大旱考验证明,它的抗旱性远超我们预期。”团队专家表示。

微信图片_20250617105506

李童计团队培育出的“夕阳红”小麦

科技赋能:赛众牌土壤调理剂破解旱年困局

2023年起,该团队在试验田中引入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赛众牌土壤调理剂”。连续两年的跟踪数据显示,使用该产品的田块小麦根系发育较常规田块增长40%,秸秆粗壮度提升25%。2025年春季,当北方多地因持续干旱出现小麦大面积减产时,经处理的“夕阳红”田块却展现出惊人生命力。

“别看今年亩穗数只有18万株,但穗长普遍超过15公分,籽粒数平均达到70粒,且饱满圆润,千粒重可以达到63g左右。”李童计捧着金黄的麦穗介绍。测产数据显示,在同等灌溉条件下,使用土壤调理剂的田块较对照组增产35%,赤霉病、全蚀病、白粉病等病害发病率下降80%。

IMG_0009

“夕阳红”小麦平均穗长为15公分

藏粮于技:健康土壤缔造高产传奇

专家团队解析高产奥秘时指出,赛众牌土壤调理剂中富含的硅、钙、镁等50多种中微量元素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元素不仅中和了土壤酸碱性,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吸附和降解了土壤中的有害病原菌、化肥、农药等的残留,更激活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促进了小麦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家、高级农艺师苗在田拿着对比样本解释,经过测量,李童计的麦田中经过赛众牌土壤调理剂的净化、修复、调理和保健后,耕层达到28公分以上,根系生长环境优越,营养、水分等的利用和转化效率大幅增强,所以植株生长健壮,又加上赛众牌土壤调理剂中的多种中微量元素为植株补充了营养,所以小麦植株的抗病抗逆性得到增强,条锈病、全蚀病等病害在他的麦田中得到了有效的防治。“发达的根系能深入土层吸收水分,这才是抗旱的真正底气。”苗在田说。

IMG_0004

使用赛众牌土壤调理剂后“夕阳红”小麦的发达根系

在冯村乡的示范田里,记者看到,未倒伏的小麦植株整齐挺立,麦穗长度普遍超过普通品种3-4公分。李童计团队的专家现场测算称:“按当前千粒重63g测算,理论亩产可达1600斤,实际亩产1446斤的结果令人振奋。”

银发力量:乡村振兴中的“夕阳红”现象

这支最低年龄70岁,最大年龄95岁的育种团队,如今已成为当地农业创新的标杆。他们的实践印证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价值,在干旱年份逆袭取得了如此成绩,却并不满足,以李童计为主的‘夕阳红’专家团队,计划采用“赛众牌土壤调理剂+夕阳红小麦品种”的技术模式实现小麦亩产达到吨粮田的目标。“来年,我们计划将亩穗数提高到24万株,争取产量

达到‘吨粮田’的目标。”望着颗粒归仓的麦堆,李童计抚摸着晒得黝黑的脸庞笑着说出了心中更为“大胆”的想法。

微信图片_20250614200057

李童计正在数“夕阳红”小麦穗粒数

据悉,该团队已着手申报品种审定,这颗黄土高原上孕育的“金色夕阳”,正以“土壤净化修复+高产优良品种”的模式为科技兴农的新路径播散着余晖。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胡海飞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