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9 11:22:06
五库镇的旱地,曾经是贫瘠与干旱的代名词。这片黄土地上的农民,世代与天争粮,却总难逃“靠天吃饭”的命运。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部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场“旱塬改水”的变革在沙坝、魏坝两村悄然展开。五库镇党委立足本地实际,科学规划、统筹资源,扎实推进,期盼已久的两村200亩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旱地改稻田?能行吗?”“这旱地能种出水稻?怕不是做梦哩!”起初,不少村民心里直打鼓。五库镇党委迅速成立专项工作组,党员干部带头调研、走访农户,用科学数据和成功案例打消村民顾虑。镇党委书记豆乾隆同志带领技术骨干、驻村干部挨家挨户讲解政策,承诺“党员先试,困难我们解决”的坚实决策,向下了解需求,向上争取政策。积极申请专项资金,修建水田和灌溉渠道,引进耐旱稻种。
插秧伊始,党员和村民一起挥锹平整土地、饮水灌溉、下田插秧。村民老魏回忆:“干部们裤脚糊满泥浆,和我们干到天黑,谁还敢说这是摆样子?”
随着工程一天天顺利推进,村民的疑虑逐渐化作了田间的笑声。奋战一百多天,昔日的旱塬如今水波潋滟,浮光跃金。潘大爷春风满面的说:“感谢共产党哦!从古到今,这块地是五库唯一能灌溉的水田,但种下去的庄稼比房下大叔的头发还稀疏。赶上党的好政策,我老汉都是攒劲的。这改成稻田,百年旱塬一夜变成了“水乡”。虽然按户只能养百十只鸭子,但潘社长已经激动的挽起裤腿,光脚踩进泥里,嘴里还念叨着:“这泥巴踩下去,比俺媳妇蒸的馍还软乎!”嘿嘿!”
站在田埂上,镇党委书记豆乾隆说:“这旱塬改水是党的政策落地生根,更是干群齐心的见证。五库镇的实践,为黄土旱塬区农业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只要跟党走,黄土也能变金田。”
五库镇的实践,不仅让荒土变成良田,更让群众看到了党员干部的担当。镇长姚亭军说:“乡村振兴不是口号,是要让每一寸土地都活起来,让每一位农民都笑起来。”如今,旱塬上的已插稻秧青翠欲滴,绿意盎然。
放眼望去,农户们正在陆续插秧,这不单单是劳作,更是情怀和期待。稻田里的每一株秧苗都承载着农户们对党的信任、对当地政府的认可。(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