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9 15:03:46 余海生 聂启明
近日,随着最后一块0.2亩耕地复垦完成,六安市金安区孙岗镇黄堰村今年累计找回流失耕地10亩,昔日撂荒的土地重新披上绿装,种上了粮食作物。这是黄堰村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全力推进流失耕地复耕的生动实践。
压实责任,织密责任网。黄堰村“两委”高度重视流失耕地复耕工作,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专项工作小组,制定详细复耕方案,明确每个人责任分工。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对流失耕地图斑逐一核查,建立精准台账,确保“一地一策、责任到人”。
宣传引导,凝聚同心力。村“两委”通过广播、横幅、微信群、入户走访等方式,发放倡议书200余份,广泛宣传耕地保护政策。“保护耕地就是保护饭碗”的理念深入人心,村民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参与,共同守护赖以生存的“命根子”。
分类施策,攻坚复耕地。面对不同流失类型,黄堰村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因种植苗木、果树等造成的“非粮化”地块,动员农户移除苗木、果树;对堆放弃土、建筑垃圾的地块,组织集中清理;对撂荒土地,协调农机、种子助农复耕。尤其是坟地旁0.2亩边角地,村干部多次上门沟通,最终成功复垦并种上庄稼。
“撂荒地整改后变成了良田,这不仅保护了耕地资源,还给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黄堰村党支部书记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常态化监管,同时对已找回的流失耕地进行巡查,防止反弹,保持高压态势,减存量、遏增量,确保找回的耕地真耕种,织密织牢耕地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