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0 22:04:42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齐巨儒 通讯员 鱼文祥
长武县以“千万工程”经验为蓝本,秉持“规划先行、产村融合、共建共治、全域和美”为发展理念,创新“三五”工作模式,在产业、环境、治理三大领域同时发力,探索出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振兴之路,为陕西乃至全国县域乡村振兴贡献了可借鉴的“长武智慧”。
示范引领 “长武样板”全省瞩目
长武以标杆之力撬动振兴全局。成功创建“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8个、数字乡村试点村8个,为乡村发展提供了看得见的样本。其经验不仅吸引咸阳市“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落地长武,更获省级媒体专题聚焦。长武“三五”工作模式入选陕西省《千万工程典型案例》,孝村、十里铺村分别入选全省第三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主题,宇家山村、孝村、庙底村入选全省首批“千万工程”示范村。从实践到理论,从点到面,“长武样板”的示范效应正加速转化为全省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品牌筑基 质量认证赋能竞争力
品牌化是长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坚持“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塬面地区以果业为主导、河滩地区发展设施蔬菜、统筹发展现代畜牧业”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依托“3+N+1”现代农业发展思路,长武成功培育“乞丐酱驴”品牌及羊肚菌等特色品牌30余个,建成特色加工厂20余家。品质认证构筑了品牌护城河——累计完成“双品一标”农产品认证32个,其中绿色食品26个,长武苹果、甜瓜、杏荣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县农产品质检站获得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与CATL(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认证)双认证,为品牌信誉与市场竞争力注入坚实底气。
产业聚势 规模效益双提升
产业振兴的根基在于体系构建与效益转化。长武已建成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4个,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9家,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生态农场2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56家、家庭农场158家,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产业生态。特色种植业蓬勃发展,黑河川设施蔬菜产业园建成投产,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1.1万亩,产量2.4万吨,产值突破2.4亿元。洪家镇艾草产业模式入选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新型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为乡村产业振兴开辟了新路径,推动全县农业向高质高效稳步迈进。
从省级示范村的星火燎原,到质量认证的坚实保障,再到特色产业带动的集体跃升,长武县正以“三五”工作法为笔,以农文旅融合为墨,在渭北塬上奋力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其系统推进、全域提升的振兴路径,为黄土高原县域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