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3 18:09:15
六月的宁夏平原,骄阳似火,6月16-21日,在丹凤县农民科技教育信息中心的精心组织下,丹凤县高素质农民学用贯通葡萄酒班实训研学的40名学员从秦岭腹地出发,跨越千里远赴宁夏这片“塞上江南”,展开了为期六天的沉浸式学习。他们深入闽宁协作典范村镇、现代化农业标杆企业、农旅融合明星乡村等地,系统探寻科技赋能农业升级、产业融合驱动乡村发展的“宁夏方案”,为丹凤县乡村振兴积蓄前沿智慧和实践动能。
闽宁启示录:东西协作铸就“金沙滩”的振兴样本
培训班首站抵达的是承载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闽宁镇。在闽宁新貌展示中心内,学员们穿行于记录小镇二十余年沧桑巨变的图文长廊。“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讲解员的话语与眼前今昔对比强烈的影像,深深震撼了培训班学员,“这不只是帮扶,是改天换地的决心和系统性智慧!我们山区要学的,正是这种不等不靠、借势发展的精气神。”
这种“借势”智慧,在昌盛光伏生态科技园化为可观可感的现实。仰望棚顶成片的光伏板,穿行于棚下郁郁葱葱的中草药、无花果和有机蔬菜种植区,学员们真切体会到“棚顶发电、棚下种植养殖”的“光伏+农业”模式带来的土地高效利用与多元收益。“一地多用,效益倍增!”大家对科技园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赞叹不已,为自身产业升级打开了新思路。
宁夏闽宁乡村振兴培训中心人才振兴主题展厅则深刻阐释了“人才先行”的核心要义。从国家战略蓝图到特色课程体系,从遍布全区的教学基地网络到丰硕的培训成果,系统展示了人才在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中的引擎作用。“人才是核心驱动力,”培训班负责人感触颇深,“我们要借鉴宁夏经验,将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做得更扎实、更精准,让更多‘土专家’、‘田秀才’成为丹凤乡村发展的中坚力量。”
科技芯动能:智慧农业锻造乡村“新质生产力”
从传统耕作到智慧管理,宁夏农业的“科技范儿”为学员们呈现了未来农业的生动图景。
在青铜峡市民乐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各种新型农机具吸引了学员的目光。“20多项产品列入自治区补贴目录,年产量超千台,目标就是用高效智能农机解放劳动力、提升土地产出!”公司负责人的介绍充满自豪。精准播种机、智能除草设备的现场演示,让学员们看到了现代农业的魅力。
乳业巨头宁夏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化生产线,更是诠释了“新质生产力”的标杆。从原奶验收到无菌灌装的全流程智能化操作,勾勒出高科技、高效率的现代农业企业图谱。“世界级的标准与效率!”学员们由衷赞叹,“全链条把控、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运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至关重要。”
融合新图景:“紫色经济链”舞动三产共融
宁夏之行,最令人沉醉的收获莫过于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紫色经济链”的深度体验。这条融合种植、酿造、文化、旅游的完整产业链,为学员们提供了三产融合的鲜活样板和成功路径。
在贺兰红酒庄内,“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理念深入人心。深入酒窖,感受橡木桶中沉睡的佳酿,学员们理解了酒庄通过打造“大单品”战略提升产区整体品牌价值的深远意义。“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学员们深受启发,“丹凤葡萄酒起步晚,更要学习这种集中资源塑品牌、深挖文化讲故事的思路。”
毗邻的闽宁镇红酒一条街,则将产区优势转化为沉浸式消费场景。这里汇聚了宁夏数十家酒庄的精品,集展示、品鉴、销售、文化体验于一体,成为产区形象的集中展示窗口。“集群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前店后厂’、文旅带销的模式极具吸引力!”学员们总结道。
昊苑村依托19座风格各异的酒庄集群,成功打造出“葡萄酒+民宿文化+乡村旅游”的特色产业生态链。年产葡萄酒6000吨,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实至名归。漫步其间,特色民宿、户外公园、葡萄酒小镇交相辉映,学员们深受触动:“一个移民村能把单一产业做到年产值近4亿,关键在于深度融合!酒庄是核心引擎,旅游延伸价值,文化注入灵魂。我们丹凤的乡村,必须找准自己的‘融合点’。”
深入红寺堡酒庄、罗山酒庄、东方裕兴等特色酒庄,聆听他们在荒漠变绿洲中坚守“用心种葡萄,专心酿好酒”的匠心故事,“这份专注与坚持,才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培训总结会上,学员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如何将闽宁协作中“志智双扶”的系统经验因地制宜地引入丹凤?丹凤的葡萄酒、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能否借鉴宁夏模式,探索出一条“科技筑基、品牌引领、三产融合”的特色发展新路?昊苑村的成功实践,又为丹凤推动乡村旅游与特色产业联动提供了哪些具体路径?
在这场跨越秦岭与贺兰山的求知之旅中,学用贯通班的学员们将宝贵的“宁夏经验”带回青山绿水的丹凤,也带回了乡村振兴的清晰蓝图与坚定信念,成为点燃丹凤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军 通讯员 王卫东 任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