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聚智赋能锻造乡村振兴“领头雁”,东西协作共绘产业振兴新图景

----会宁县2025年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班圆满结业

2025-06-26 16:11:34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农”战略,6月16日至21日,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农业农村局主办的“2025年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班”顺利结业。来自该县28个乡镇的150名核心骨干——涵盖乡村就业工厂负责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会成员、家庭农场主及种养大户、等——通过六天“理论+实践”的系统化培训,完成从政策认知到产业实操的能力升级,为县域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动能。

aabb2e06211abd825e6597929b6d78a

多维赋能,政策解读与实践观摩双轮驱动。此次培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创新模式。

课堂教学环节,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广校专家教授深度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新形势下现代农业产业链群动能培育,会宁县农业农村局技术骨干聚焦农业农村政策法规与芦笋等特色种植技术,开展“政策红利—技术应用—市场对接”的闭环教学。课堂上,学员们重点学习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等实操内容,其中针对会宁祥泽小杂粮合作社"五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品种、技术、标准、收购、销售)的案例分析,为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提供了本土化方案。

实地观摩环节,学员赴白银市靖远、景泰等县开展产业研学。在靖远县北湾蔬菜种植示范园区,“电商+基地”的产销模式令人耳目一新——4000座智能大棚通过“线上交易+线下配送”实现日销黄瓜150吨,华塬合作社与瑞特购、美团优选等平台的深度合作,使农户每斤增收0.2元;甘肃亚盛集团条农分公司的现代农业图景同样颇具启示,脱毒马铃薯“育种—种植—销售加工”全产业链,与当地梨园、苹果、洋葱等产业形成互补发展格局。在景泰县草窝镇红跃村,学员实地考察了“党建引领+产业融合”的和美丽乡村建设路径——该村通过整合盐碱地改良资金建设温室大棚,引进樱桃、沙葱等特色作物,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40万元。

9baf3de0ee34cbf68eb19d59e34e7cb

东西协作,津甘共建激活产业振兴新动能。作为天津市东西部协作就业培训类重点项目,本次培训深度融入“津甘共建产业园”的协作框架。景泰青青由天津西青区投资,建有机肥等三车间,用破壁技术产纳米微生物肥,针对碱性土壤研发配方,年供3000吨肥,形成“废弃物-肥料-种植”循环,带动50人就业。而津甘共建产业园则展现了“输血+造血”的协作范式,天津通过援建、托管等方式推动产业园落地会宁,会宁县祥泽小杂粮合作社借助天津帮扶资金升级色选机、真空包装线等设备,实现五年内基地规模从2000亩扩展至5000亩,8大产品获得绿色认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在靖远县电商中心,学员直观感受了通过东西部协作对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塑,通过搭建“津甘消费帮扶专区”,开展靖远羊羔肉、文冠果茶、肉苁蓉、小杂粮等知名特产营销模式,与培训中强调的“品牌化、标准化、电商化”发展路径形成呼应,为学员破解“种得好却卖不好”的困境提供了实践样本。

122b73a21d29859e41f7e586fc3179c

学成致用,乡村振兴“领头雁”誓做发展排头兵。

“培训让我找到了小杂粮产业的升级密码!”参训的家庭农场主尚金聚感慨道。结业仪式上,学员们共同发出倡议:将把靖远黄瓜产业的电商运营经验、亚盛集团的全产业链思维、祥泽合作社的“科技+农户”模式带回去,在各自领域推动“三个转化”——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项目、把技术标准转化为产品竞争力、把观摩经验转化为带富实践。

据悉,会宁县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对参训学员开展为期一年的跟踪指导,助力其在特色产业培育、集体经济发展、电商助农等领域发挥示范作用。正如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所言:农业强国,人才先行。这批带头人既是政策的宣传员,更是产业的操盘手,他们将在会宁28个乡镇的土地上,书写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6ca6e8a43cf85843c1e11e772912612

本次培训的成功举办,既是会宁县落实“人才强农”战略的关键举措,更是东西部协作从“项目帮扶”向“能力建设”升级的缩影。随着150名带头人重返乡村一线,一套融合政策智慧、产业经验、协作资源的乡村振兴“会宁方案”,正逐步转化为黄土高原上的生动实践。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胡海飞 通讯员:曹小平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