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6 20:05:30
6月24日,以“破‘秸’重生,‘碳’索沃野”为主题的西安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暨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技术现场观摩培训会在高陵区信邦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举办。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展示,更是一场“绿色转型”与“沃土新生”的实践课堂。各区县农技中心分管负责同志,农环站、蔬菜站站长,业务技术骨干及各区县设施蔬菜种植经营主体等60余人参加。
硬核数据支撑,田间解密“增效”密码
培训会上,市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就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双菌”协同高温闷棚技术原理、技术优势和关键操作步骤进行详细的介绍。针对种植户普遍关心的“秸秆还田后多久能腐烂?”、“能减少多少化肥用量?”、“技术投入产出划算么”等疑虑,技术人员亮出扎实的试验数据,用群众听得懂的“田间算术” 逐一解惑。一组组硬核数据成为最有力的佐证:“土壤有机质年均提升0.05%~0.1%、化肥、农药减施20%~30%、果实品质提升5%~10%、亩节本增效2000元~3000元”。这些看得见、算得清的效益,为该技术的推广注入了强大的科学底气,让与会者对“破‘秸’重生,‘碳’索沃野”有了更清晰、更科学的认识,消除了顾虑,坚定了信心。
现场解密“破秸”魔方, 指尖激活“碳能”密码
伴随着秸秆粉碎机的轰鸣,曾经被视为废弃物的番茄、黄瓜藤蔓,在机械的高效作业下瞬间化为细渣。紧接着,基地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菌剂喷洒、机械旋耕、覆膜、灌水等全过程关键技术。随着技术人员深入浅出的剖析,一项集“秸秆处理、土壤改良、固碳减排”于一体的实用技术,其核心原理与操作要点清晰地呈现在大家眼前。“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秸秆腐烂的气味,而是科技赋能与沃土新生的力量。这一幕,完美诠释了“破‘秸’重生”的深刻内涵,让每一根秸秆都找到回归土地、滋养未来的价值归宿。”高陵区农技中心相关负责人有感而发。
老乡账本晒“真金”,示范带动争“先锋”
观摩会现场,临潼区宏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辉如数家珍的给参会人员介绍说:“这项技术我连续用了三年,现在秧子不用往外清了,工作量减少了,园区的农资投入还比过去减少40%左右,产量却增加了20%左右,这一减一增,一亩地节本增效3000元到4000元,亩收益达到1.8万元”。“这项技术我用了4年,棚里病虫害减轻多了,现在用物理、生物防控措施就行,我的黄瓜、番茄也获得了特质农品认证”高陵区根林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吉根林激动的说。高陵区信邦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欢:“高陵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大,技术需求度高,我这作为高陵区全季西红柿示范基地,一定要把咱的技术示范好,带动大家一起干,让绿色科技扎根田间地头,惠及万千农户”。朴素的数字和语言,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技术的“魔力”与效益的“甜头”引发了强烈共鸣。
破“秸”显智慧,沃土能生金。 本次现场观摩会,以“信得过的硬核数据、听得懂的原理讲解、算得清的效益账本、看得见的技术流程、学得会的操作要点”,为全市推广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双菌”协同高温闷棚技术按下了“快进键”。它不仅是一次技术的展示与培训,更是西安市农业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双菌”协同高温闷棚技术是一种创新的设施蔬菜秸秆处理技术,该技术通过将蔬菜秸秆切碎后直接还田,运用“双菌”协同作用,结合高温闷棚,处理农作物秸秆、尾菜等农业废弃物,不仅有效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肥力,降低连作障碍的发生,促进蔬菜绿色高质量生产,该技术也成功入选2025年陕西省农业主推技术。
科技创新是驱动产业振兴的不竭动力。 下一步,市农技中心将立足主责主业,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紧盯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痛点与重点,持续深化技术创新。推进秸秆、果树剪枝、蔬菜尾菜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探索更多“易操作、可复制、能推广”的良性循环模式,为都市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西安样板”,促进西安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 记者 靳民 通讯员 常小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