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光影诠释《旱塬》西农师生传承“大地论文”精神

2025-07-03 11:06:07   

在光影交错的银幕之上,电影《旱塬》以震撼人心的叙事,将农业科学家李立科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无数观众沉浸其中,深受触动。这部影片不仅是对李立科个人的致敬,更是对农业科学家精神的深刻礼赞,引发了人们对于使命与担当的深深思考。

20250703110655715-30-bf843.png

李立科研究员(资料图)

7月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支部教师和学生走进影院观看《旱塬》,亲身感受老一辈农业科学家的精神内涵,一场跨越时空的银幕对话,在影厅中悄然展开。

20250703110655598-19-47f2a.png

电影《旱塬》首映(资料图)

这部以旱作农业专家李立科为原型的电影《旱塬》里,老一辈科学家扎根土地、无私奉献的精神震撼着在场每一位师生。

“影片中,李立科研究员放弃优渥条件,扎根渭北旱塬,一心只为提高小麦产量,解决百姓温饱的科学家精神令人敬佩。他不顾条件艰苦,无惧疾病困扰,反复钻研‘以磷促根,以根调水’技术 ,让小麦产量大幅提升。”

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张岳说,作为一名教育培训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传承李立科研究员精神,立足岗位,为培养更多农业人才努力,让更多人投身农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不负前辈付出。”

“我觉得《旱塬》能够深刻阐释中国科学家这种扎根大地、服务科研、服务人类的科研精神。”国际学院副院长康继乐表示,“一定要学习李立科这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研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领悟,把所学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做好服务沟通工作。”

电影中触动人心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李立科研究员身上所蕴含的农业科学家精神。“作为从事国际交流服务的工作者,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播出去,搭建起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桥梁。”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克表示,影片里的一些场景感同身受,尤其是李立科对小麦的热爱,从他身上我们能看到农业专家的影子,让人很有感触。

对于农业院校的学生而言,《旱塬》更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当银幕上李立科拖着病体在泥泞田埂上蹒跚前行,园艺学院学生陈启钲的手不自觉攥紧了座椅扶手。

“李老师心系试验田,不顾家人和同事的劝阻,带病查看小麦的生长情况。他对农业科研的热爱和对土地的深情,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整个银幕,也照亮了观众们的内心。”园艺学院学生陈启钲说道。

“看完《旱塬》,我被李立科先生的事迹深深打动。他用一生诠释了对农业的热爱与坚守,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农科学子,要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用自己的所学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让农业科学家精神在我们这一代得以延续和发扬。”陈启钲下定了决心。

《旱塬》不仅是一次艺术享受,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让农业科学家精神深深扎根在每一位西农人的心中,激励着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接续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新的篇章。

作为辅导员,园艺学院李睿智被深深触动。“我面对的是初入农科领域的 ‘幼苗’,他们带着懵懂与憧憬,就像李立科先生精心呵护旱塬上的每一株麦苗,我需用耐心与关爱,关注学生们的点滴困惑与成长需求。”

他说,在育人道路上要学习和传承农业科学家精神,将农业的热忱与执着传递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园艺领域扎根,绽放青春光彩,为农业发展培育出更多的希望之花。

电影《旱塬》用影像的力量,将李立科研究员的故事铭刻在人们心中,让农业科学家精神如同一颗颗种子,在观众们的心田生根发芽。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农业的发展、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不断拼搏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李煜强)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张瑶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