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陕西靖边:智能节水技术筑牢旱区粮食安全屏障

2025-07-05 13:18:58    康伟 屈玉兵 沈蕙

近年来,靖边县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严格践行“四水四定”原则,大力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破解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瓶颈,更为当地拧紧了地下水超采的“阀门。

时值夏管关键期,靖边县小河镇红石湾村的玉米高产示范田里,挺拔的植株郁郁葱葱,一条条滴灌管线如脉络般贯穿田间,精准输送着水分与养分,勾勒出一幅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生动图景。

靖边县结合优质高效增粮千亩示范点建设,在南部山区建设水肥资源高效利用集成配套技术试验示范区,大规模推广智能水肥一体化和“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今年,在小河镇红石湾村建立玉米节水增效技术试验示范基地1550亩,推动玉米田间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转型,以农业新质生产力撬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跨越升级。

为解决南部山区缺水问题,当地利用山坡上沟壑空间,修建蓄水坝并注入土工膜,把地下水和地表水拧成一股水,再通过智能系统精准滴灌,让浅山区引水上山、深山区蓄水保墒,盘活了山区宝贵的水资源,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

运丰塑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江说:“以前咱们是大面积浇水,浪费水,浪费肥,现在用滴灌带可以直接把水肥送到根部,吸收比较快。现在咱们浇水也比较方便,可以用手机直接在家里面操控。”

据了解,新的智能水肥一体化和“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同时灌溉80亩玉米示范田,仅需3至4个小时,节水46%,节肥20%,产量提升10%。不仅节水、节肥、节省人力成本,而且提升了粮食单产和效益。 

红石湾村党支部书记李海生说:“我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去年整合流转土地1560亩土地,向外承包1000亩,去年因为天气干旱,水井水不够,最后亩产不到500公斤。今年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每亩预计产量要上1500公斤,因为今年也改变了种植方式,去年每亩种4000株,今年每亩种6800株,就是所说的‘吨粮田’。”

近年来,靖边县坚持调整种植结构和科技创新两手发力,在“保粮”与“节水”间寻找最优解。对于粮食等高耗水农作物实行区域种、渠域种、集中种、连片种,缩短用水期,提高用水效率。同时,有序推进智能、高效的旱作农业,实施沟道坝蓄水、小高抽提水、土工膜高位储水、膜下滴灌补水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37.36万亩。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符金壮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