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电影《旱塬》震撼热映 西农人文学院师生共悟扎根大地科研精神

2025-07-09 17:23:54   

7月8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简称:人文学院)组织党员师生集中观看纪实电影《旱塬》。

影片以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立科研究员为原型,讲述了他扎根渭北旱塬三十余年,将小麦亩产从不足100斤奇迹般提升至800斤的动人故事,引发师生强烈共鸣与深度思考。

人文学院农史所师生联合党支部程至杰在观影后感慨道:“李研究员面对‘亩产三百斤’到‘亩产八百斤’这些曾被视作天方夜谭的目标,始终秉持农技人员强烈的责任感,躬身实践、孜孜以求,生动阐释了真正的科学家精神——其价值远不止于职称、论文和项目,更在于赢得社会认可与百姓深情。”

人文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青年教师马明深受启发,他从中看到了农业科研与社会学研究在服务人民上的深刻共通点:“李研究员‘但得众生皆得饱’的初心与社会学‘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的使命高度契合。”他进一步阐释,社会学教育必须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田野,像李研究员那样在真实乡村中锤炼“社会学想象力”,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剧中,李研究员用根系生长的扎实数据,向百姓证明‘以磷促根,以根调水’技术的成效,最终让甘井百姓圆了吃上白馍油泼面的朴素梦想。”人文学院法学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李春雨动情地说。李立科研究员毕生心系麦子、农民与土地,从80斤到800斤的惊人跨越,是用生命践行“西农精神”,为端稳中国饭碗奋斗不息的崇高缩影。

人文学院社会学本科生党支部岳琴则将影片视为一部超越时空的精神启示录:“那翻滚的金黄麦浪,是科学家以毕生心血在大地上铸就的生命丰碑。”她深刻领悟到“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这十六个字的千钧重量,“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好的致敬是践行。李院长的精神坐标,将激励我们青年学子扎根岗位,心怀热爱,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人民幸福奋斗不息。”

电影《旱塬》不仅是一曲献给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深情赞歌,更为西农人文学院师生注入澎湃精神力量。李立科研究员躬耕大地的身影,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新时代农科学子践行强农兴农使命、服务乡村振兴的奋斗之路。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胡润田 张瑶 郭静云 赵一凡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