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09:20:48
7月6日-12日,西北政法大学“三下乡”实践团走进宝鸡市凤翔区槐北村,开展了一场以“党引三产聚合力,法润乡村助振兴”为主题的调研普法活动。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陈村镇槐北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作为“女登故里”,槐北村不仅荣获“省级文明村”“生态示范村”“陕西省科技示范村”“宝鸡市农村科普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更以其“生态+文化”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样本。
村委会议室定方向,校地同心绘蓝图
7月6日,西北政法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抵达槐北村,与驻村第一书记张亚强、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智等一众村委领导班子成员齐聚一堂,拉开实践活动的帷幕。张亚强代表村“两委”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强调大学生暑期实践是连接高校与乡村的重要纽带,既能为青年学子提供实践平台,又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思路。随后,他详细介绍了槐北村的基本情况。
实践团队队长张子轩介绍了为期六天的实践计划,明确了“调研+普法”的核心任务,围绕“五位一体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三生融合发展理念”等主题展开调研,并结合村庄“农旅融合”发展实际,开展精准普法宣传。
会议不仅明确了实践活动的核心方向,更搭建起高校智慧与乡村发展需求精准对接的桥梁,为槐北村的“农旅融合”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循环农业显智慧,三生融合展新貌
团队对槐北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在槐北村,生态循环农业与“三生融合”理念的深度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实践团队经深入调研发现,当地神农农业有限公司打造的“菜——饲——畜——沼——肥”五位一体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极具特色:将生猪养殖产生的粪污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沼气用于村民生活,有机肥则反哺农田。通过资源循环、废弃物全量化利用,既解决了传统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又显著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成为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的典范。
同时,槐北村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建成槐北智慧农业园,形成了“乡村文旅项目+农业产业园+工业产业园”的复合型产业结构。
法律浸润聚合力,普法惠民入人心
行动期间,实践团队发放自制普法传单及由宝鸡市凤翔区人民法院、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处非办、田长制办公室印发的传单海报共1000余份,张贴了10份《民营经济促进法》宣传海报,并与村民就日常生活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外,团队还与村委共同组织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法治乡村”主题电影放映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观看,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此次“法润槐北”之行,远不止于一次暑期实践,它是一场法治精神与乡土智慧的深度对话,一次青春理想与振兴蓝图的炽热交融。
槐北村的青山绿野,默默见证着循环农业的生机流转,也铭记着这群年轻身影的执着步履。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以法典为犁,以真情为种。让冰冷的条文在猪舍牛栏旁有了温度,在金银花田垄间焕发生机。这群青年用脚步丈量、用汗水浇灌的一步,已然在古槐的荫蔽下,踏出了回响未来的坚定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