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愿做人间那道光——胡少杰

2025-07-14 10:17:01   

1998年,胡少杰出生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大河塔镇鱼河湾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而生命刚刚开始,命运几乎将所有的窗户都为他关上——重度脑瘫,全身上下只有右脚能轻微活动,吃喝拉撒全靠别人照顾。父母没有稳定的工作,少杰的出生让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生活的压力让这个家庭分崩离析。父亲选择了外出打工,四岁的少杰被送回老家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从此山里又多了一个留守幼儿。

图片

与紧绷的肌肉、痉挛的身体抗争,是胡少杰每天要面对的“功课”。吃饭、喝水、翻身,这些对于常人而言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于他,都是一场需要拼尽全力的战斗,而每次犯病都是一场与死神的较量,在昏厥后再苏醒对于他就是重生。

然而,身体的囹圄,却锁不住一颗向往自由与知识的灵魂。

不足20平米的一孔窑洞、窗外一年四季几乎一陈不变的山峁、还有那条通往外面的小路,是胡少杰整个童年所能看到的全部。但他,有一颗不甘被命运摆布的心。在爷爷的帮助下,他用仅能活动的右脚开启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也用自己的方式,开始了一场精神的远行。

图片

几册邻家孩子的旧《语文》课本、爷爷捡来的旧报纸、以及花50元买来的二手电视机,这是胡少杰所有的教材和文具。爷爷教、电视学,四年寒暑,他认识了近3000个汉字。从此,文字打开了少杰认识世界的窗口,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更是燃起对诗词文学的兴趣和梦想。

图片

2014年,爷爷花20元钱买回的一部二手智能手机成为少杰开启新世界的又一把钥匙,网络,架起了他与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他的生活不再孤单。然而最初,网上交流必须得学会打字,少杰用脚趾打一个字需要几分钟甚至更长,而且每一次敲击,都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和身体的抽搐,但这并不算什么,对于知识和外界的渴望是他不竭的动力。

图片

这是一场没有掌声的马拉松,胜利的终点不是别人的认可,而是自己对生命的掌控。一年后,少杰已经可以进行拼音打字,开始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起初是简短的记录,随后是小散文,再后来,他遇见了诗歌——这个让他的灵魂终于找到归宿的文学形式。2018年,在文友的引导下,少杰开始系统学习诗词格律。从此,被困在不足百米活动范围内的身体,却拥有了跨越千年的精神翅膀。

图片

“陌上枯千树,苍枝傲酷冬”。这是胡少杰学习诗词后所做的第一首诗,借冬夜的松表达了傲立于世的志向;“太白诗云蜀道难,不过区区几重山”,这是他历经“无端泪水湿寒裘”的迷茫、绝望后蜕变为藐视一切困难的豁达。

图片

在他的"领地"里,胡少杰用诗歌丈量着无限的宇宙。白天,他用脚指敲打手机;夜晚,他用心灵对话群星。六年时间,一千多首诗作从他的心灵流淌而出,汇聚成一条通向星辰大海的河流。

图片

2024年6月,胡少杰的诗集《最向东坡最好春》正式出版。这是他生命的里程碑,诗集中摘选的三百余首诗歌,字字皆是这位年轻诗人向死而生的灼热宣言。

2024年8月8日,在最后一片夏荷垂首的时节,轮椅诗人胡少杰的生命刻度永远定格在26岁。

图片

胡少杰如流星般骤然陨落,却在坠落瞬间迸发出最璀璨的光芒——根据少杰生前遗愿,他的两只角膜、两颗肾脏、一叶肝脏,化作五份生命的馈赠。两位盲人重见光明,三位重症患者再次燃起生命之火。

“此时明月将休息,我做人间那道光”。2025年2月,中华诗词协会授予胡少杰“感动社会诗人”荣誉称号。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符金壮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