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种植 > 正文

生物闷棚有讲究 规范操作是关键

2025-07-14 11:05:43   

生物闷棚是利用有益微生物菌(多为耐高温菌),在高温环境下快速增殖形成庞大菌群,在土壤中迅速占据优势地位,通过其分泌物杀灭和驱逐有害菌、线虫等病原菌及有害微生物,加快土壤中有毒有害成分的降解,同时快速腐熟施入土壤的有机肥,起到改良和养护土壤的作用。

从往年情况看,生物闷棚结束后,部分棚室仍会出现线虫,或土传病害接连发生的情况,导致闷棚效果大打折扣。分析原因,主要是闷棚操作不规范、忽视细节所致。生物闷棚与化学闷棚差异显著,闷棚时应充分了解生物闷棚的作用原理,结合具体步骤和方法规范操作,以确保效果稳定。

选对闷棚产品很重要

市场上生物闷棚产品种类繁多,菌种丰富,既有单一菌种产品,也有复合菌产品,如常见的淡紫拟青霉、厚垣轮枝菌、芽孢杆菌菌群等。需注意的是,部分生物闷棚产品即便添加同一菌种(如枯草芽孢杆菌),不同菌株间差异也很大。因此,选择生物菌闷棚产品时,应选用正规厂家产品,同时了解所添加生物菌的特性,根据其特点正确使用,切不可照搬化学闷棚的用法,否则会影响微生物菌的存活,降低闷棚效果。

当前市场上的生物闷棚产品,除含菌种外,部分还添加了有机养分和矿质养分,利于菌种快速增殖,对养土护根有良好促进作用。例如添加纤维酶、蛋白酶等,或添加有机酸(腐植酸、黄腐酸、胡敏酸、氨基酸)及中微量元素(硼、锌、镁、钙),养分相对全面,使用后能改良土壤、促进根系生长、杀灭有害病原物,营造健康的土壤环境。

与化学闷棚相比,生物闷棚具有安全性好、效果持久的优势。但并非所有情况都需首选生物闷棚,应根据棚室具体情况决定。若棚室蔬菜死棵现象少或土壤线虫侵害较轻,建议选择生物闷棚,既能补充有益微生物菌,又能改土养根;若棚室蔬菜线虫、死棵等土传病害严重,建议先采用化学闷棚,快速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和线虫,待土壤恢复正常后再选用生物闷棚。

闷棚前补充微生物菌

有人认为,生物闷棚前施用微生物菌,经过高温闷棚后会被全部杀死,无法发挥作用。

实际上,生物闷棚所用菌种多为耐高温菌种,闷棚时被杀死的主要是低温菌,耐高温菌种基本不受影响。具体而言,当棚内温度达到80℃时,土壤表层下10厘米处温度仅为50℃,深度增加温度会更低,微生物菌基本能存活。闷棚一周后,地表10厘米以下存活的微生物会大量繁殖,相比闷棚后补充微生物菌(此时补充的微生物菌处于孢子休眠状态,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繁殖),闷棚前补充能快速恢复土壤微生物数量,效果更优。

生物闷棚操作“七步走”

生物闷棚具体操作流程分为七步:

一、蔬菜拔园后,彻底清理棚室内外,将秸秆、杂草等带离棚室。

二、将提前准备的有机肥(鸡粪、稻壳肥或其他畜禽肥料)运入棚内,均匀施用。

三、将选好的生物闷棚产品均匀撒施在有机肥中,若棚室存在土传病害或线虫,可适当加大用量。

四、用深翻机深翻土壤,使产品中的微生物菌分布到深翻后的土层中。

五、全棚浇灌大水,确保土壤完全浸润。

六、关闭所有放风口,密闭棚室,使棚内温度快速升高,持续10—15天。

七、闷棚结束后,进行旋耕,即可起垄等待幼苗定植。

闷棚产品用量不足效果差

以防治线虫为例,部分人进行生物闷棚后,效果稳定性不佳,分析发现与产品用量不足有关。不同棚室病虫害发生程度、操作方法存在差异,且各地大棚土壤环境不同,土壤中病原菌和有益菌数量繁多,若产品用量不足,有益菌难以在土壤中快速占据优势,会被其他大量微生物“稀释”,无法发挥应有效果。因此,预防根结线虫或其他病害时,生物闷棚产品必须用足用好,尤其要注意闷棚后需持续使用,才能确保效果。

功能性肥料是闷棚“好搭档”

粪肥腐熟主要依靠微生物,若要促进微生物快速增殖,可配合使用甲壳素、海藻酸等功能性产品。这类产品有机质含量高,闷棚时配合施用有利于形成腐殖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

例如,腐植酸具有吸收代换和缓冲能力,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影响显著,可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显著提高保肥保水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加纤维素菌数量,同时活化土壤,释放被胶体吸附固定的大中微量元素,便于蔬菜吸收利用。试验表明,地温25℃时施用甲壳素,芽孢杆菌等增殖速度可提高5—8倍,放线菌繁殖数量能提高30倍。

甲壳素对防治线虫也有良好作用:一是可诱导作物产生几丁质酶,分解吸收线虫和卵壳中的壳寡糖,溶解线虫体壁和卵壳,导致其死亡。长期使用甲壳素,可使几丁质酶数量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达到预防线虫的目的;二是施入土壤后,能迅速培育大量放线菌等有益菌群,这些菌群代谢产生的抗生素类物质和几丁质酶可直接抑制线虫,同时抑制部分土传有害病菌;三是具有生根养根作用,促使根系发达,降低线虫对根系的损害。

功能型肥料在改良土壤、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植株抗逆性等方面效果显著,与闷棚产品配合施用,可提升闷棚效果。

避开强光使用闷棚产品

常见生物闷棚产品均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菌,要让这些菌发挥作用,首先需避开强光,保障其活性。

夏季高温强光天气较多,而微生物菌对紫外线敏感,强光照射下易死亡。部分生物闷棚产品(尤其是粉剂或颗粒剂型)建议与有机肥配合使用,但施入土壤后需及时翻地,若未及时翻地,强光照射地表会影响有益菌繁殖,降低闷棚效果。因此,固体生物闷棚产品的使用时间,最好选择傍晚、早晨或阴天等光照较弱时,避免强光照射,施用后及时翻入土壤。

闷棚产品应全程连续使用

微生物菌剂施入土壤后,微生物需经历适应、生长、繁殖过程,不会立即显现效果,只有当有益菌繁殖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发挥作用。

在此提醒,生物闷棚后需继续使用微生物产品,最好全程连续施用,尤其是土传病害或线虫严重的棚室,需让有益菌在土壤中占据绝对优势,才能有效抑制有害菌增殖。若仅在闷棚时使用,蔬菜生长期不使用或偶尔使用,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董文兰参考《北方蔬菜报》、全国农技推广网等整理)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