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吴林平:“头雁”领航“羊”帆远 联农带富谱新篇

2025-07-15 09:31:33   

7月6日,夏日的阳光洒满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孟家湾乡神树湾村,走进联庆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咩咩”的羊叫声从整齐排列的圈舍里此起彼伏地传出,一只只毛茸茸、胖嘟嘟的陕北白绒山羊翘首以待,吴林平走进养殖场就开始收拾羊圈,给羊添草加料,忙得停不下来。十八年前,这里还是荒远偏僻、杂草丛生的模样;如今,四通八达的水泥路穿村而过,标准化圈舍整齐排列,葡萄藤下硕果累累,一幅“牛羊成群、绿树成荫”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这位从城市返乡的共产党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的乡村振兴“头雁”——吴林平。

从“城市归雁”到“养殖专家”,解放思想闯新路

“十年前,咱这地方养羊的不少,但都是‘小打小闹’,品种杂、销路窄,辛辛苦苦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吴林平擦拭着额头的汗,回忆起返乡时的情景。彼时,他在城市已有稳定的事业,却始终牵挂着家乡的发展。看着乡亲们守着“羊产业”却富不起来,他心里不是滋味:“同样是养羊,为啥人家外地能成规模、赚大钱?咱缺的不是资源,是思路和技术。”

20240826104556895-21-a406f

2004年,30岁的吴林平做出了一个让家人不解的决定:放弃优渥的城市生活,带着50万元积蓄回到孟家湾乡,一头扎进了白绒山羊养殖的“深水区”。“当时就一个念头,要搞就搞不一样的。”他解放思想,跳出传统养殖的“小圈子”,先后奔赴辽宁、内蒙古等地考察,引进优良品种白绒山羊,建起了当地第一个标准化养殖场,迈出了规模化养殖的第一步。

微信截图_20250714120640

养羊是个技术活,从品种选育到疫病防治,处处藏着学问。“刚开始啥也不懂,羊病了急得团团转,连夜开车去几十公里外请专家。”吴林平说,那段时间,他白天泡在养殖场观察羊群习性,晚上抱着养殖技术书籍啃到深夜,遇到难题就虚心向西北养殖科技大学的专家请教,硬是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

2005年,他的养殖场出栏优质种羊70多只,纯收入4万多元,这在当时的孟家湾乡是个“天文数字”。消息传开,村民们纷纷上门打听,吴林平却毫无保留:“赚钱的秘诀就是‘敢想敢干’,解放思想才能找到出路。”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传统农业不是“穷路子”,只要选对方向、用对方法,照样能闯出一片天。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联农带富显担当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作为土生土长的孟家湾人,吴林平深知,神树湾村要摆脱贫困,必须打破“各自为战”的格局,走“抱团发展”的路子。2008年,他注册成立榆林市金孟农牧有限责任公司,率先探索“优良品种+规模养殖+互助协作”的绿色发展模式;2009年,又牵头成立联庆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首批吸纳20户村民入社,当年就带动户均增收3万多元。

20240826104556930-15-2b5f8

“加入合作社后,吴理事长不仅给我们提供优质种羊,还手把手教技术,销路也不用愁。”村民张平回忆,过去他家养的普通山羊产绒量低,一年到头忙下来也就赚两三万元。在吴林平的帮助下,他引进细绒白绒山羊种羊,每只羊的产绒量从2斤提高到4斤多,年收入直接翻了几番,“现在光卖羊绒就能收入10万元左右,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为了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吴林平的合作社常年吸纳50多位村民务工,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以前外出打工,一年到头见不着家人,现在在合作社上班,既能挣钱又能顾家,多亏了吴理事长。”正在给羊添料的村民王师傅说,在吴林平的带动下,他也搞起了家庭养殖,现存栏白绒山羊200多只,成了村里的养殖能手。

多年来,吴林平始终坚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农场+养殖户”的融合发展模式,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引进名优品种、扩大养殖规模,不仅让合作社发展成为市级龙头企业,更辐射带动了巴拉素镇、延安市等地的养殖户。如今,合作社社员已达100多户,养殖羊子突破2万只,年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真正实现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全村促周边”的生动局面。

从“单一养殖”到“三产融合”,产业升级促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必须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的乡村振兴“头雁”,吴林平的目光早已不局限于羊圈。他充分利用孟家湾乡的自然条件,在发展特色养殖的同时,引进葡萄、西梅、鸡心果、桃等种植产业,开发葡萄酒酿造加工项目,实现了“养殖+种植+加工”的全链条发展。

走进鑫海秀家庭农场,葡萄藤爬满支架,西梅树枝繁叶茂,与远处的羊群相映成趣。“这里不仅是种植基地,还是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吴林平介绍,未来,他们将在农场建设农家乐、民宿、游泳池、滑雪场等设施。目前,他的农场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农场”和“榆林市旅游休闲农业示范点”。

微信截图_20250714120704

“下一步,我们要通过‘家庭农场+公司+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让农副产品‘产得出、卖得好’。”吴林平说,他计划扩大细绒白绒山羊种羊养殖规模,以高于市场价回收农户的羊羔,同时提供全程技术服务,让更多人通过“羊经济”实现增收。

如今的神树湾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荒远偏僻、杂草丛生”的小村落。在吴林平的带领下,这里道路通畅、产业兴旺、百姓富裕,先后荣获“榆阳区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发展服务突出贡献单位”等称号。而他本人也收获了“榆阳区十大杰出青年”“榆阳好人”“劳动模范”等十多项荣誉,当选为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成为乡亲们眼中名副其实的“领头雁”。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更懂为别人撑伞。”面对“头雁”这个头衔,吴林平的话语朴实而坚定。十八载风雨兼程,他从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带头人,用实干精神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用创新思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他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乡亲正沿着这条“羊”关道,走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美好未来,奏响一曲嘹亮的乡村振兴“新牧曲”。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婕 党菲 牛博成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郭静云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