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7 16:33:46
7月1日至7月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22级全体学生在张蚌蚌、张会、刘立程等老师带领下,赴宝鸡市扶风县、陇县、千阳县及凤翔区开展专业野外综合实习。
为期三天的行程中,全体师生深入基层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乡村振兴一线及产业园区,实地调研土地整治、不动产登记、生态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酒店管理、移民搬迁等重点工作,近距离感受新时代土地治理创新实践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7月1日,实习首站来到扶风县。上午,全体师生与扶风县县自然资源局开展座谈,围绕土地规划、不动产登记、耕地保护等核心业务深入交流。
在扶风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实地观摩了“申请-受理-审核-登簿-发证”的完整流程,直观体会不动产统一登记对明晰产权、保障交易安全的关键作用,深刻认识到基层处理历史遗留产权问题的复杂性与重要性。下午,前往聚粮村实地考察土地整治项目区。田间平整的耕地、纵横交错的灌溉管网与便捷的田间道路,让学生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的目标有了具象理解。
7月2日,实习团队转战陇县。上午,在堎底下村和纸沟村探寻乡村产业振兴密码,不仅见识了“支书带头、产业联动、电商赋能”的致富模式,也充分认识到土地整治与乡村规划在空间重构中对产业、文化、生态价值的多维激活作用。在陇县绿蔬专业合作社,现代化大棚内的高科技系统令人耳目一新。摄像头与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温湿度、土壤墒情数据,配合水肥一体化精准控制,构建起“数字孪生”农业生产体系,为同学们展示了小农户与大市场衔接的有效路径,成为智慧农业转型的鲜活样本。
下午,河北镇移民搬迁点参观考察与产业发展座谈会带来另一重思考。在移民搬迁点,同学们看到当地政府通过科学勘察实施避险搬迁,新村规划设计与生态宜居环境、建设标准化安置区,既筑牢防灾安全防线,又整合土地资源为生态修复与人居环境建设、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形成“防灾避险-民生改善-产业联动”的可持续模式。在河北镇举行的座谈会上,师生们与河北镇主要领导,针对该镇作为山区乡镇的发展思路“统一改革-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统一运营-多元共赢”进行了热烈探讨,针对荞麦产业“链条短、品牌弱、渠道窄”的短板,师生们围绕三产融合提出了“产业链延伸、品牌IP打造、科技赋能”建议。
7月3日,实习团队参观了地建南山集团承建的生态河道整治项目,该项目展现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实践成果。从河道清淤、岸线整治到植被恢复,再到结合生态走廊规划发展绿色产业的前瞻布局,让同学们理解了生态治理向 “生态经济” 转化的创新思路;并学习了地建南山系列的酒店管理和运营思路。下午,师生们和凤翔区槐北村负责人进行了农村土地改革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座谈交流,并冒雨赴凤翔区横水镇吕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进行现场农田设施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进行调研和学习。
此次外业实习通过“实地观察+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同学们将专业理论与基层实践深度对接。从土地整治到生态修复,从产权管理到产业振兴,不仅见证了宝鸡多地在土地高效利用与乡村振兴中的创新探索,更深刻认识到土地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大家纷纷表示,将把实习所得融入后续学习研究,努力成为懂理论、接地气的土管人才,为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与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通讯员:庄立鑫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