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头雁”刘伟平:深耕乡土,引领麟游乡村振兴新征程

2025-07-18 11:09:32   

在陕西宝鸡麟游,1987年出生的刘伟平是乡亲们眼中的“致富带头人”。这位曾辗转各地做销售、当货运司机的麟游人,2019年响应乡村振兴号召返乡种粮,而真正让他从“新农人”蜕变为乡村振兴“领头雁”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赋予的“养分”——2024年,他入选陕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成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精心培育的优秀学员。从西农课堂到田间地头,他将知识转化为动能,在故土上蹚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新路径。

fc20d07eb9bc3027fb27629c73f7962

从“经验种植”到“科技赋能”

2024年,对于刘伟平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他入选陕西省实施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启了一段充实而又宝贵的学习之旅。在“头雁”项目培育中,刘伟平如饥似渴地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等前沿知识。在这里,他不仅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养分,还结识了农业领域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学习,刘伟平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见识不断增长,知识边界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宽。

1752751032670

“自己在农业生产中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自认为小有成就,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参加‘头雁’培训后才发现,农业发展日新月异,还有太多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需要学习。”刘伟平感慨地说。这次培训,如同一场及时雨,为他的农业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智慧,也让他深刻认识到,要想在农业领域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1752750856456

刘伟平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培养机会,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带动家乡群众共同致富的重任。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归来后,他认真梳理所学知识,充分借鉴其他学员的成功经验,决心从科学管理、提高效益、产业融合三个方面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1752750754093

他引进了种鹅养殖项目。在“头雁”学习期间,他看到浙江种养结合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深受启发。回来后,他不辞辛劳,先后到安徽、河南、山东等地考察学习,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准备,投资540万元建成了5000只种鹅养殖基地1处。如今,这个养殖基地日产鹅蛋1000枚以上,产品供不应求,甚至吸引了重庆的销售商专程前来签订销售合同。“哇,刘总你好!我这会刚到宝鸡,今天我专门从重庆过来的,你方便的话下午把合同签一下。”今年5月份,重庆鹅蛋销售商专程从重庆赶来签订合同的场景,让刘伟平更加坚定了发展特色养殖产业的信心。

1752750454483

刘伟平不断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他在全县4个镇继续流转土地,种植玉米1200亩。同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探索推行耕、种、管一体化社会服务。他的服务业务不仅覆盖了麟游县,还发展到了岐山等周边县区。今年,已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5000多亩。他经常教育工人:“咱都是农民出身,不管是谁家的地都要像给自己种地一样,宁可少种一点,一定要种好,给群众种不好,这一年就没有收入了。”今年“三夏”期间,他还成立了“三夏”支援服务团,为岐山县等周边县区收割小麦2600多亩,帮助农户抢种夏玉米3000亩。

8a900aa2fa7192c652068045ab1300b

岐山县益店镇62岁的蔡林科说:“今年是小刘给我第三年种玉米,这小伙干活很认真,播种机走到那块地,他就跟到那块地,不停的在地里刨,看播种深度怎么样、籽粒密度够不够,所以我很信任他,每年都找他播种。”

1752750338382

作为“头雁”项目麟游工作站副站长,刘伟平充分发挥好“头雁”项目工作站的作用。他经常组织周边“头雁”学员、产业大户开展交流互访,共同商讨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互相借鉴学习,共谋致富门路。今年,已开展交流互访3次。2025年3月份,在和“头雁”学员张玉堂交流互访时,张玉堂提出想发展特色种植,刘伟平积极帮忙,经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周敏红教授的指导,成功为其引进樱桃种植产业,种植樱桃50亩。

从“个人增收”到“共同富裕”

在联农带农方面,刘伟平也成绩斐然。2024年,他在麟游县4个镇流转土地1200亩种植玉米。在县上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他采用“品”字形播种模式,通过调整播种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使玉米植株发育更均衡,减少了“空秆”和倒伏风险,减少了病虫害发生,亩产较往年增加400斤。不论是产量,还是种植面积在全县排名都在前列。在他的带动下,他所在的九成宫镇西坊村100亩以上玉米种植大户达35户,产量显著提升,被县上评定为首个玉米种植吨粮村,在旱地玉米亩产能达到1000公斤以上实属不易。2024年,他给52户农户、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兑现土地流转费32万元,安排劳务用工人员25人,员工人均工资突破3万元。2025年,他又托管土地3500亩,既解决了农户无劳力或缺老力想种地的困境,又为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西坊村村民刘小波笑着说:“我自己种植玉米100亩,公司还让我管理周边600亩土地,犁地、播种、施肥、打药、收获……都是活,一年到头基本上很少有闲时间,既可以照顾家里,又能挣钱。”此外,他还与农机企业协商,顺利争取到了农机代理资格,把播种机等农业机械平价销售给当地农户,助力乡亲们发展农业生产。

1752750575117

谈及未来,刘伟平充满信心。他计划组建一支20人左右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团队,真正实现从耕种、管理到收获的一条龙服务产业链,实行公司化运营、企业化管理。他表示,现在国家对农业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视,支持力度也很大,自己将继续发挥带头作用,不断学习和创新,引领更多的农户走上科学种植的道路,运用好农业新技术,走农技、农艺融合发展道路。

他还打算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注册品牌,申请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积极与粮食销售企业对接,与农户签订定向种植合同,走订单化、规范化发展道路,让麟游的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婕 党菲

编辑:郭静云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