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18:06:23
三年以来,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从成县的258个村(社区)的起步探索,发展到城乡全领域的成熟运行。以“群众说事、干部解题”为核心,不仅破解了基层治理的诸多难题,更以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成效,书写了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县答卷”。
党建引领:破解“向谁说”的密钥
民事直说,根在党建。成县始终把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放在首要位置: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吸纳社会贤达、致富能人、驻村工作队等组建“民事直说委员会”,联动三级网格长体系,让群众选出的“代言人”成为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同时,构建“县委书记亲自抓、组织部长具体抓、乡镇书记直接抓、村支书专职抓”的五级责任链条,联动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等13个部门协同发力,出台《成县开展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创树品牌”行动重点任务清单》等3项核心文件,将每月的14号定为“固定说事日”,形成“县乡村三级压责、部门联动破题”的组织闭环。这一机制,既解决了群众“有事找谁”的困惑,更以网格化管理激活了基层自治的“毛细血管”。
渠道织网:畅通“说事”的路径
“线上+线下”的立体渠道,让群众“说事”变得像拉家常一样自然。线上“成县民事码上说”小程序、说事微信群让外出务工人员“指尖点一点,诉求传回家”;线下,245个村、13个社区里,“说事点”“心愿墙”“说事长廊”星罗棋布,曾经的“懒人滩”也变成了热闹的“议事角”。
成县还注重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人士的作用,通过他们收集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需求。这些多样化的“说事”渠道,共同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县的“说事”网络,让群众的声音能够直达县委、县政府,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
此外6万余份印着说事渠道的围裙、手提袋、连心卡,更是把“说事指南”送到了留守老人、妇女的家门口。三年间,全县累计收集事项1.5万余件,办结率达97%。从邻里口角的调解到产业规划的制定,从屋顶漏雨到道路硬化,群众的“急难愁盼”在合法合情合理的表达中得到解决,曾经的“闲聊群”,如今变成了实打实的“解忧群”。
闭环机制:推动“办事”的全链条落地
“说、议、办、督、评、复”的闭环机制,是工作法高效运转的关键。简单事项“马上办”,复杂事项“合力办”:对于跨村域、多部门的难题,推行“村社上报—乡镇吹哨—站所报到”的联动机制;每月集中议事时,通过现场观摩、督导点评规范流程,让民主讨论碰撞出“最大公约数”。
为提升干部“会抓善抓”的办事能力,成县分层分类开展培训,覆盖了乡镇干部、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全方位覆盖、立体式赋能,确保“说事有章法、办事有力度”。
延伸触角:提升乡村“微治理”的蝶变升级
从最初的家庭矛盾、村级琐事,延伸至产业发展、集体经济、人居环境、民生保障等乡村振兴全领域,“说事”的边界不断拓展,群众的话语权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和发挥。更通过“六进”活动(进窗口、企业、医院、学校、机关、市场),让工作法走出村社,融入县域治理的各个场景。
在“民事直说”平台上,群众的每一条意见、每一个建议都被认真听取和对待。从家庭琐事到乡村振兴的大计,每一项议题都被纳入了讨论的范围,每一项决策都融入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民事直说”不仅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更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发声,这种转变让基层治理更加接地气、有人气。
在“民事直说”的推动下,成县的基层治理呈现出新的气象。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及时回应和落实,基层治理的效率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店村镇“惠风和畅”、城关镇“六心服务”、沙坝镇“八有六美”等特色品牌次第绽放,为全县“和顺美成”的治理品牌添彩增色。如今,看得见的变化正在发生:基层治理从“被动救火”转向“主动预防”,干部作风在“一线办事”中持续转变,群众满意度节节攀升,“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愈发坚定。
成县的实践表明,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把群众放在心上”。以党建引领方向,用机制创新打通堵点,靠群众参与凝聚合力,才能让治理效能直抵基层、惠及民生。
党的二十大强调“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县通过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既夯实了党的执政根基,更让群众在“说事有回应、议事有分量、办事有温度”中,真切体会到“被重视、被倾听、被厚待”。未来,随着“说议办督评复”机制的持续完善,这一植根于民、服务于民的治理实践,必将为成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澎湃的动能。(燕比翼 景佳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