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15:46:02
新疆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张凡凡 张自瑞
新疆葡萄产业犹如镶嵌在戈壁滩上的绿色明珠,不仅孕育了甘甜多汁的果实,也让当地果农走上了致富之路。
但是,蓬勃发展的葡萄产业也带来了一个环境难题——如何有效利用海量的葡萄枝叶。数据显示,新疆葡萄种植面积达202万亩,年产出葡萄枝叶约200万吨以上。
过去,这些废弃葡萄枝叶多被焚烧或随意堆放,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经过5年研究,我们发现这些葡萄枝叶就像一座被埋没的“金矿”,它的“隐藏价值”巨大。如今,利用我们研发的转化技术,废弃葡萄枝叶“变身”为高附加值产品原料,它们“变废为宝”重新焕发了新生。
新疆每年草料需求量约为5700多万吨,饲草供给和需求极不平衡,这导致养殖成本高、效益低,养殖户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我们思考能不能将废弃葡萄枝叶制作成优良微贮饲料,这样既可有效缓解新疆饲草短缺现状,推动新疆集约化养殖发展,又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一举两得。
我们系统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葡萄枝叶的成分,发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天然抗氧化成分:如黄酮类、多酚类物质,含量远超普通农作物秸秆,具有抗炎、抗衰老的潜在药用价值。此外,葡萄枝叶中粗蛋白含量达7%-10%,粗纤维含量30%左右,粗脂肪含量7%-11%,是理想的饲料原料。
新疆废弃葡萄枝叶堆积情况
针对葡萄枝叶的特性,我们创新研发了一套“绿色加工技术体系”,攻克了传统处理方式效率低、污染大的难题。
通过多种高纤维原料中筛选的微生物作为备选,进一步通过对目标乳酸菌的基因敲除、插入优化基因等试验,构建出纤维转化率高,果糖、葡萄糖利用效率高的工程乳酸菌。然后我们组合多种菌剂(乳酸菌+纤维分解菌)进行厌氧发酵,成功将葡萄枝叶饲料化,并在营养价值、适口性、发酵条件等方面做了全面研究,打造出成本低、质量高、适口性佳的反刍动物绿色环保饲料,不仅解决了饲料原料紧缺、成本高的问题,同时也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低碳环保,对促进新疆畜牧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经大量试验和第三方检测机构验证,新型饲料营养丰富,完全可代替部分反刍家畜日粮,1只肉羊养殖成本每天可节约0.08元。大量试验显示,葡萄枝叶微贮营养价值好,育肥牛羊采食效果极佳。按当前生产经营模式计算,每公斤葡萄枝叶生产销售的纯利润为0.2元,如全疆葡萄枝叶全部得到利用,纯利润可达2.8亿以上,可基本缓解大部分地区饲草短缺和养殖成本过高问题。
田间葡萄捡拾粉碎机械(左)田间回收情况(右)
葡萄枝叶微贮饲料加工(左)农民使用情况(右)
目前,我们研发的技术已在新疆多地落地,形成了“种植—加工—养殖”的闭环模式。从农户端看,每亩葡萄枝叶可带来额外收入300-500元,全疆推广后每年可为果农增收超2亿元。此外有效带动了地方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从产业端看,未来可衍生出防腐剂、食品、土壤有机肥等产品,可带动相关加工企业新增产值超过5亿元。
从生态端看,每年减少葡萄枝叶焚烧量超50万吨,降低碳排放约15万吨,有力地推动了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未来我们计划将技术延伸到葡萄皮、葡萄籽等多种加工副产物,让整个葡萄产业实现“零废弃”。
目前,我们团队正与多家单位合作,建设“葡萄全产业链循环利用示范基地”,让更多“新疆特产”的废弃物焕发经济与生态双重价值。
作者简介
张凡凡,农学博士,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兵团英才,新疆生态学会理事、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3152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担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石河子综合试验站技术骨干,国家“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效益评价专家组成员,自治区优质饲草产业技术体系与兵团饲料饲草体系特聘专家。长期从事饲草及草地资源挖掘及评价利用、废弃资源饲料化利用、功能性微生物构建及应用的相关研究。主持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疆重点产业创新发展支撑计划项目、兵团重大科技项目等多项课题。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参编书籍6部,获批专利22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项,制定地方标准3项,团体标准6项。建立科技小院1个。获兵团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石河子大学脱贫攻坚嘉奖,指导学生获兵团大学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担任BMC Microbiology,《中国畜牧兽医》、《动物营养学报》、《草业科学》、《草地学报》等杂志审稿专家。受到CCTV三农网、中国日报网、光明网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