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陕新“头雁”西农“牵手”:跨域联动解锁振兴密码

2025-08-07 17:51:26   

8月6日下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室内气氛热烈,陕西·新疆“头雁”产业互鉴交流会在此举行。来自两省的9位“头雁”学员围绕“跨域联动谋发展 互学互鉴促振兴”主题,分享产业实践及联农带农经验,碰撞合作火花,现场达成多项合作意向。这场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头雁”培育项目搭建的交流平台,成为两地农业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催化剂”。

交流会上,新疆“头雁”率先分享特色产业发展经验。玛纳斯美农阿魏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冰带来“生态+产业”的创新实践,依托当地独特的阿魏草资源,打造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我们的阿魏草深加工产品一直缺稳定的销售渠道,希望能与陕西的电商企业合作。”李冰的话音刚落,延安市凯利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凯便主动回应,双方现场约定会后深入对接。

新疆艾尼大叔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德胜则聚焦民族特色食品加工,讲述如何通过标准化生产提升传统手工食品附加值,“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500多户种植番茄、辣椒,产品远销中亚,但在品种改良上还有提升空间。”这番话引起陕西天丞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郑铎的共鸣,“我们培育的耐旱辣椒品种正适合新疆种植,可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再通过你们的渠道走向更广阔市场。”两家企业当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陕西“头雁”的分享同样干货满满。白水县元亨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苏锐以苹果产业为例,介绍“电商+冷链物流”模式如何破解农产品出村进城难题,年销售特色农产品超8000吨,带动1200户果农增收。清涧县三人行枣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理孔兵兵则带来红枣深加工的“三产融合”经验,从红枣种植到枣夹核桃、枣酒加工,再到乡村旅游,让小红枣成为富民大产业。留坝县天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超分享的林下经济模式,更让来自新疆的果业从业者深受启发,不少人拿出手机记录关键信息。

互动环节中,新疆万景文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涛提出的“农业+文旅”融合思路,与陕西“头雁”的实践形成呼应,双方围绕“如何用文化赋能农产品增值”展开热烈讨论,形成多项跨界合作构想。新疆真恋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彦彦带来的葡萄种植技术,也与陕西渭北地区的果农产生共鸣,现场交换技术手册与联系方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郭亚军在点评时指出,两省“头雁”的实践呈现出“资源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的鲜明特点:新疆的特色资源与陕西的农业科技、电商渠道形成天然契合,“头雁”作为产业带头人,要善用跨域合作打破地域壁垒,将单个产业的“点上突破”转化为区域协同的“面上提升”。他建议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让技术、市场、资源在互动中高效流动。

据了解,此次交流会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头雁”培育项目的重要活动之一。该项目通过搭建跨区域交流平台,已推动陕、新、甘等多地“头雁”达成合作意向20余项,带动形成“育种企业+种植合作社+加工企业+电商平台”的全链条协作模式。正如成教学院有关负责人在总结中所说:“‘头雁’领航不是孤军奋战,而是要通过这样的平台形成‘雁阵效应’,让两地的优质资源在互动中绽放更大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当天上午同期举行的“头雁”论坛,则为新老学员提供了经验传承的平台,2024级“头雁”分享的联农带农成熟模式,为2025级学员提供了实践参考,与下午的跨域交流会形成呼应,共同构成“头雁”培育的“理论+实践+合作”立体培育体系。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郭媛媛 王婕 通讯员 马燕

编辑:张瑶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