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 10:23:58
今年夏季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让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的早熟苹果——秦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套袋苹果因日灼、黑斑等问题损失惨重,收购价持续走低。然而,一种名为“宏保旺生物免疫膜”的免套袋技术却逆势突围,不仅抗住了极端气候,更以高商品率、低成本优势打开新市场。这场“袋”与“膜”的博弈背后,折射出中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8月初的富平县曹村镇,果农老张望着自家果园里成堆的次果愁眉不展。套着纸袋的秦阳苹果摘袋后,近半数果面出现黑褐色灼斑,“10个里有5个要扔掉,一亩地直接损失3000多元”。像老张这样的案例并非个别,多个乡镇反馈显示,今年套袋果的田间损失率普遍达30%-50%。
8月1日,在富平县秦阳苹果产区的多个乡镇收购点,记者咨询后发现收购价格跌至2.4-2.5元/斤,较去年同期下降40%。“价格不但持续下跌,客商数量和收购量亦持续下滑。”在富平县美原镇的收购点,果农王师傅说道,“客商数量和收购量的减少,压价、毁约现象频发,最终苦的还是果农。”
高级农艺师杨群周分析,套袋苹果在摘袋后突遇高温,果皮因长期不见光导致角质层发育不全,"就像长期戴口罩的人突然暴晒,更易晒伤"。
与套袋果的惨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采用宏保旺免疫膜技术的果园。
在宫里镇董村,果农田建平的不到5亩免袋秦阳苹果已经销售出一半,收入3万余元。高温天气的影响,让免袋秦阳与套袋上色差异巨大,虽然老田的免袋秦阳订购价只有3.5元/斤,而当地同样70起步的套袋秦阳订购价达到4.7-4.8元/斤,但因免袋秦阳着色好,他已经买了两茬,剩下的果子两天内就能销售一空,所以他并不着急。“临地的套袋秦阳着色不理想,虽订的是4.5元/斤,但没货,这不,昨天才以2.5元/斤左右的价格被客商收了少部分,大量未脱青的果子仍挂在枝头。他套了大概10万只果袋,现在才卖了不到2万元,实际收入与我差距巨大。”田建平说。
田建平介绍免袋秦阳苹果
淡村镇瓦窑村果农张锋今年初次使用宏保旺免疫膜种植免袋秦阳苹果,4.7亩果园出售了两茬果子,已收入3万余元,目前园中还剩下55%左右的果子。张锋近期在当地不断的观察高温、干旱天气对秦阳苹果的影响,得出了套袋秦阳10个果子中有5个以上的果子都会出现日灼、上色慢等问题,导致价格偏低,而免袋果虽也有损伤,但仅有10%左右,仅收入一项要比套袋果每亩地收入多出3000-5000元的结论,“除此之外,免袋秦阳不但减轻了投资成本(套袋的人工+果袋费用),还降低了风险,可谓一举多得,正逐步成为秦阳苹果种植发展的趋势。”据张锋介绍。
张锋园中的免袋秦阳
与张锋家对门的果农郭振锋今年在老张的带动下,在承包的残败园落果中使用了宏保旺免袋技术和产品后,获得了意外的效果。“现在已经卖出了一半的果子,不但将成本(果园承包费+农资等费用)卖出来了,还挣了些钱。”郭振锋深感惊喜。
郭振锋介绍园中情况
下午4时,美原镇仁和村果农惠先民刚从果品收购点卖完苹果,“今天的收购价格是2.5元/斤,我家面积2亩,只有60多棵大树的果园已经售出了90%以上的免袋果,收入在22000元左右,使用宏保旺免袋技术和产品后的免袋秦阳效益要比套袋好太多了。”惠先民乐呵呵地说。
惠先民果园中的秦阳苹果已寥寥无几
在富平县流曲镇、梅家坪镇……像田建平、张锋等果农一样,今年搞免袋秦阳的果农均相对取得了比套袋果好的效益。这些不是个案,通过这几年在富平县不同村镇的试用与示范,宏保旺免袋技术和产品在秦阳苹果上的应用表现要优于套袋。“以今年为例,截至8月1日,富平县数十户,上百亩的宏保旺免袋秦阳均已销售过半,亩收入平均在7000-8000元,对比套袋果高出3000-5000元不等。”有着多年宏保旺免袋秦阳种植经验的流曲镇果农王金定走访了富平县各个秦阳产区后总结道。
王金定介绍走访情况
宏保旺免袋技术和产品不仅是富平县秦阳苹果上的应用取得了好的效果,在白水县洼卓村江勤红的鲁丽苹果上更是创下纪录:5次喷施宏保旺免疫膜的鲁丽苹果卖出4.5元/斤高价,亩收益突破2万元。"果子像打了蜡一样亮,气孔比套袋果还小,收购商虽然觉得价高,但依然不肯离开果园,怕被别人以更高的价格抢购。”江勤红一边采摘着果子一边说道。
江勤红正在采摘鲁丽苹果
据高级农艺师杨群周介绍,宏保旺免袋技术和产品的核心优势在于抗逆性强,生物膜形成的微环境缓冲高温冲击,日灼果可控制在10%以内;品质提升,自然着光促进花青素合成,优质果率提高30%;成本革命,省去套摘袋环节,每亩节约人工费和袋费超过1500元。
杨群周在富平县调研后认为,早熟苹果品种秦阳,在富平等广大低海拔地区有相当的栽植规模化收益优势,但遇到如今年中前期持续干旱、成熟期罕见持续极端高温天气,主流的套袋生产方式下果个小、果面差、袋内闷伤、袋外日烧,伤果率高,果价低出历史记录。同时,近年兴起的免袋生产脱颖而出,表现出显著的优势。“今年的苹果生产收益究竟如何?今后如何发展?”杨群周迫切的想要寻找真相,挖掘其中的真谛,为今后早熟苹果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杨群周测量鲁丽苹果的直径
当极端天气成为新常态,富平苹果的这场“袋革”或许只是中国农业转型的一个缩影。从“套袋保果”到“科技护果”,这条路上既有脱胎换骨的阵痛,也有重获新生的希望。正如一位老果农所说:“树要经历风雨才能扎根更深,产业也一样。”
中国农科新闻网-农业科技报记者:胡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