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取“豫”经验 赋“陕”振兴

——陕西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赴河南开展体验式教学

2025-08-20 16:23:10   

为破解陕西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瓶颈,汲取先进地区实践智慧,8月11日至12日,陕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粮油产业、食用菌产业学员一行,赴河南开展深度体验式教学。学员们先后走进胖东来、双汇集团等不同领域的标杆主体,围绕“商业温度”“产业硬度”等核心维度,解码其发展范式,为三秦大地乡村产业振兴探寻可落地、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20250820162601709-25-fa964.png

“把员工当家人,把顾客当亲人”,在零售行业标杆胖东来,学员们深刻体会到“人本经营”的深层逻辑。这家以“创造爱、分享爱、传播爱”为核心理念的企业,将“视企业为学校”的哲学贯穿运营始终:对员工,推行行业领先的高薪待遇、95%利润分红机制,甚至设立“不开心假”,真正实现“让员工有尊严地工作”;对顾客,从“五星级标准”的公共卫生间、无理由退换货承诺,到8种规格的便民购物车、免费茶歇区,极致服务渗透到每一个细节。

“此前总觉得胖东来的模式难以复制,亲身体验后才明白,其核心是‘踏实做人、良心做事’的初心。”来自陕西榆林的一位学员感慨道。学员们一致认为,胖东来“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顾客”的用户思维,正是陕西乡村品牌建设亟需植入的“心”基因——乡村产业既要重品质,更要重温度,唯有以“人本”理念链接生产者与消费者,才能让本土农产品赢得市场认可。

如果说胖东来的“温度”让学员们刷新了对“服务”的认知,双汇集团展现的“产业精度”则让大家看到了工业思维赋能农业的无限可能。在双汇日处理超2万头生猪的智能化生产车间,毫秒级自动分拣机器人精准作业,“一头猪吃干榨净”的零损耗模式直观呈现;1986项严苛标准覆盖生猪体重偏差、冷藏车温度波动等全流程细节,为产品品质筑牢防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辐射全国30个省份,带动500万农户稳定增收,更破解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难题。

20250820162601568-20-25f5d.png

“从生猪养殖到预制菜研发,双汇把一头猪的价值挖掘到了极致!”来自陕西省宝鸡市的一位学员指着双汇预制菜品牌“筷乐星厨”的产品展柜说。据了解,该品牌年销售额达30亿元,不仅解决了生鲜产品“最后一公里”的保鲜难题,更突破了农产品附加值低的瓶颈。学员们普遍认为,双汇的工业化、标准化思维,正是陕西农产品加工产业提升效率、减少损耗的关键——唯有推动农业从“田间地头”向“车间厂房”转型,才能让陕西特色农产品释放更大价值。

这两天的豫地之行,陕西“头雁”学员满载而归。大家不仅收获了胖东来的人本温度、双汇的产业精度等,更明晰了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取经学到的“员工与顾客并重”“工业思维赋能农业”等经验,与陕西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相结合,在打造高品质农产品、完善产业链条、强化民生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以“头雁”之姿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为三秦大地乡村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婕  通讯员 马燕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张瑶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