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六安市裕安区构建三大体系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水网规划总投资122.06元

2025-08-27 14:38:40    何敏

近年来,六安市裕安区结合水旱灾害防御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聚焦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新老水问题,紧扣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主题,以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为总体目标,制定水利发展新蓝图。2024年6月,编制完成《六安市裕安区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3—2035年)。裕安区水网规划总投资测算为122.06亿元。按水利建设主要任务划分,防洪排涝工程投资47.04亿元,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工程投资42.55亿元,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投资31.37亿元,水网智慧化工程投资1.10亿元。

到2035年,裕安区高质量现代水网体系基本建成,与国家水网、省级、市级水网全面衔接,防洪减灾能力显著提升,水资源配置格局更加完善,河湖生态环境全面升级,智慧水网建设取得成效,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构建蓄泄兼筹、安全可靠的防洪保安体系。根据裕安区地形地貌、河流水系、洪涝灾害等,在现状防洪排涝总体格局的基础上,按照“蓄泄兼筹、系统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通过“蓄、疏、挡、排、控”等综合措施,加快完善以河道、堤防、水库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强化防洪管理措施,不断提高裕安区洪涝灾害防御能力。重点开展淠河、汲河等中小河流治理,淠河主城区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淠河、汲河等骨干行洪河道除城市段外沿线圩区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独山镇段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其他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为10~20年一遇。主城区治涝标准为30年一遇,乡镇等重点涝区治涝标准为10~20年一遇,其他保护村庄或农田的涝区治涝标准为5~10年一遇。

构建蓄引结合、互联互通的水资源调配体系。规划以淠河、汲河、淠河总干渠、汲东干渠等为输配水脉络,以面上众多的水库、塘坝等蓄水工程为节点,蓄、引、提并举,完善裕安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使得水资源城乡配给更加均衡,农田灌溉用水更加高效。城乡供水方面,形成以淠河、淠河总干渠、汲东干渠为主水源的供水格局;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总体思路,依托裕安水厂、裕安二水厂、裕安三水厂(徐集水厂改扩建)、独山镇清源水厂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山区供水规范化;灌溉供水方面。以裕安区浅山丘陵灌溉片、史河灌区片、淠河灌区片3大农业灌溉分区为单元,在现状灌区灌溉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水库、塘坝等蓄水工程,增加区域蓄水能力。

构建点面共治、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修复体系。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坚持系统治理,统筹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以及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幸福河湖建设。到2035年,建设省级示范河湖10条,市级幸福河湖8条。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加强水土保持与清洁小流域治理,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到2035年,裕安区水土保持率提升到94.85%。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卢晶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