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两当县张家乡:“四轮驱动”蹚出全域有机发展新路子

2025-08-28 11:23:41   

今年以来,两当县张家乡锚定“红色传承、全域有机、城乡融合、福寿康养”四大主攻方向,立足乡情实际,坚定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发展定位,积极探索“全域有机”农业发展方向,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有机种植的实践中蹚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新路子。

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构建有机农业体系图谱。坚持把发展有机产业作为核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符合张家乡有机产业发展体系。

一是乡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及座谈会,成立全域有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制定各村发展计划,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乡村两级干部通过民事直说会、入户走访等形式,进一步宣传两当县张家乡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让大家认识到有机农业的市场潜力,营造全面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是组织乡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开展有机农业技术培训,涵盖土壤改良、有机肥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内容。同时,组织部分村干部和产业带头人赴兄弟乡镇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通过调研学习,并结合农户产业发展意愿,两当县张家乡重点打造有机食用菌、核桃、花椒、中药材、林草鸡等特色品牌。

img1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激发有机农业发展活力。坚持多方式多技术共同推动有机农业发展,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在要素组合上搭配最优生产关系。

一是酵素赋能,改良土壤。针对传统化肥农药化学添加剂含量高,有机肥价格高,生产成本大的难题,乡村干部通过学习借鉴山西灵丘县农用酵素生产技艺法,结合实际环境,利用油渣、杂草、瓜果蔬菜等废弃物制作环保酵素,以期达到低成本持续改良土壤,破解传统种植瓶颈。

二是生态堆肥,变废为宝。根据堆肥的原理、优势以及操作要点,两当县张家乡以猪粪、鸡粪、杂草等天然原料作为基础,严格按照堆肥材料的科学配比、堆体的搭建以及翻堆等关键步骤操作。通过对堆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因素的精准控制,确保堆肥在高温环境下有效杀灭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转化为优质的有机肥料。经过深度发酵成熟的有机肥、土壤修复剂可因地制宜持续培肥土壤、改良土壤,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化肥用量,促进农业生产循环、降本提质增效,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以生态环境为支撑,提升有机农业生产品质。坚持把生态理念融入到产业发展全过程,根据GB/T 19630-2019规定,在转换期内严格禁用合成化肥农药,从源头阻断土壤、水源、空气的化学污染源,合理设置缓冲带,有效防止农业面源污染扩散。

一是林菌共育,点绿成金。在张家乡的生态林区,一朵朵圆润饱满的黑木耳正悄然探出头,这里的林冠为菌类生长提供了天然的“遮阳棚”和“保湿罩”,有效降低了夏季高温和强光直射对菌菇的伤害,而菌菇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基质,如木屑腐烂后,又能反哺林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林木生长,提升了森林的生态功能和固碳能力形成“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绿色循环。

二是多措并举,加速转换。在张家乡有机农业种植示范点,通过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有效防止土壤板结,为作物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农用酵素为土壤增添碳、氢、氧、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及氨基酸、维生素等有机物质,能为作物提供全面营养,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采用“防虫网+粘虫板+天敌昆虫”的综合生物防控,降低核桃、花椒树病虫害发生率,确保有机农产品品质稳定提升。

IMG_261

IMG_262

img4

img5

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增强有机农业市场竞争力。坚持把品牌建设作为有机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品牌培育和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两当县张家乡立足“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体系,建成并投入使用太渠村烘干加工车间,积极申报有机认证,打造“有机木耳”“有机核桃”等特色品牌,通过品牌溢价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img6

img7

下一步,两当县张家乡将探索“有机+”融合发展模式,打造集生产示范、生态观光、科普研学、有机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王博)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任军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