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电力赋能,燃动夜色经济 匠心护航,绘就农旅新章

2025-09-03 10:57:38    丁文康 李梁缘

华灯初上,合肥市庐江县汤池镇仿若一位优雅佳人,轻轻褪下白日的素衫,披上了熠熠生辉的绮罗锦裳。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沿街而立,暖金色灯带仿若灵动画笔,细腻勾勒出飞檐斗拱的精致轮廓,使其在夜色中尽显古朴典雅;马槽河畔,景观树上繁星点点,LED灯珠恰似串串明珠,随风翩跹起舞,洒下梦幻光影;远处,禅茶谷的步道被柔和的庭院灯温柔点亮,宛如一条蜿蜒流动的银河,缱绻于山水之间……近日,随着暑假到来,庐江县汤池镇旅游人数再创新高,夏日文旅持续火热。

庐江县汤池镇云里安凹民宿航拍

乡镇旅游亮化工程的璀璨绽放,离不开充沛电力的坚实托举。自庐江县全力擘画农旅经济宏伟蓝图以来,国网庐江县供电公司精准锚定,以“电靓金汤”品牌为核心驱动力,匠心独运打造“智慧+绿色+服务”三位一体的电力保障新模式,为汤池镇文旅产业的迭代升级注入磅礴动能。这座久负“温泉之乡”盛名的皖南小镇,正凭借一场美轮美奂的灯光绮梦,将深沉夜色精心晕染成文旅融合的诗意长卷,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流光溢彩夜汤池:执灯光妙笔,绘山水人文盛景

“以往晚上出门溜达,路上黑灯瞎火的,心里总不踏实。现在可不一样喽,整条街亮堂堂的,就连屋檐上那些精美的雕花,都跟活过来似的,看得真真儿的!”家住汤池老街的王阿姨,站在家门口,手指着新安装的仿古灯笼,眼中满是欢喜与感慨。在这万家灯火通明的温馨背后,是国网庐江县供电公司的默默耕耘与付出。他们争分夺秒,提前圆满完成了7.8公里电缆敷设和23处配电箱改造工程,以过硬技术确保河畔沿边等核心区域供电可靠率高达99.98%,为小镇的璀璨夜色筑牢根基。

汤池镇作为亮化工程的点睛之笔,秉持“显山、露水、彰文”的精妙设计理念,匠心独运地将灯光艺术与山水灵韵、历史文脉深度交织融合。踏入金汤湖湿地公园,动态投影技术大显神通,在澄澈湖面精彩演绎“周瑜故里”的英雄传奇与“温泉故事”的温婉柔情,光影交错间,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奇幻完美碰撞;相思林景区则巧借原生植被的天然优势,匠心打造萤火虫灯、雾森灯光等沉浸式生态景观,仿若误入梦幻仙境,令人沉醉不知归路;而散落镇区各处的30余处文化墙、古桥、亭台,更是深谙见光不见灯的精妙布局,于夜色的温柔怀抱中,静静诉说着汤池千年的悠悠往事,引得游客驻足聆听,沉浸其中。

供电保障背后的“匠魂”:守每一盏灯火,暖万千游客心田

这一场震撼人心的唯美亮化灯光秀,离不开供电系统如同钢铁脊梁般的强力支撑。国网庐江县供电公司未雨绸缪,派遣专业精英团队全程深度参与灯光规划,针对亮化工程用电负荷瞬间激增的棘手难题,在景区人流密集区域精准施策,增设4台智能环网柜,实现故障发生30秒内自动快速隔离,以科技之力守护光明;同时,为最大程度保留古镇原汁原味的传统风貌,河边、商业街和老街区域全部采用地下电缆入地改造方案,让现代电力供应与古朴韵味和谐共生。

供电公司上门提供用电检查服务

汤池中心供电所党支部更是勇挑重担,成立“亮化运维党员服务队”,每逢节假日,那一抹鲜艳的“电力红马甲”便穿梭于街巷景区,用责任与担当守护这“灯火不夜天”,成为小镇夜色中一道温暖而坚实的风景线。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国网庐江县供电公司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项目始终。全镇85%的景观灯采用太阳能互补供电模式,仿若为每一盏灯赋予了自然的能量,主干道上广泛应用“智慧路灯”前沿技术,它们仿若拥有灵动感知,能根据人流量自动智能调节亮度,相较传统照明节能超40%,真正实现了“让灯光扮靓夜色,却不惊扰生态”的美好愿景。“瞧,这显示屏上的能耗曲线一路向下,咱这绿色照明成效显著,既美了环境,又省了能源!”项目负责人李工指着显示屏,满是自豪地介绍道。

光影赋能夜经济:于灯火阑珊处,揽烟火人间盛景

伴随灯光秀华丽出圈,一跃成为汤池旅游炙手可热的新名片,小镇的夜间消费活力恰似被点燃的烟火,绚烂绽放。老街的“星光市集”人头攒动,20余家文创摊位琳琅满目,吸引游客驻足挑选;温泉民宿更是一房难求,入住率同比大幅提升35%,成为游客休憩身心的理想之选;多家商铺受此热潮鼓舞,纷纷延长营业时间至深夜,小镇的夜晚愈发热闹非凡。

为应对夜间用电负荷的汹涌浪潮,供电公司迅速响应,建立“1小时响应”高效机制,调配移动储能车严阵以待,精心构建“手拉手”线路供电网络,更有“供电服务夜市专班”贴心守护,全方位保障消费场所用电无忧,让每一盏灯都成为点亮商机的希望之光。据统计,该项目投运短短半年来,汤池镇夜间游客量呈井喷式增长,增幅逾2倍,带动旅游综合收入一举突破500万元大关,为小镇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当晨曦初露,最后一盏路灯仿若不舍地隐没光芒,汤池镇缓缓恢复那水墨画般的静谧清幽。这场“以光为媒”的惊艳焕新实践,不仅雕琢出小镇夜色的倾世容颜,更映照出传统乡镇向着“宜居、宜业、宜游”美好未来大步迈进的坚实足迹。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师亚萍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