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4 17:49:46
为传承文化根脉、护佑童心成长,2025年8月15日,成都理工大学“茶香筑梦,童心绘古”实践团队赴宜宾屏山县龙华古镇童伴之家,开展为期十天的“七彩假期”义务支教与托管服务。本次活动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做好暑期托管,丰富假期生活”的号召,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的意见要求,联合当地政府为乡村儿童提供托管服务,并开设非遗特色课程。
团队以非遗文化传承、心理健康护航与暑期安全培育三大主题为主线,充分依托当地非遗文化,引入草编、剪纸、采茶等实践内容,构建“润心田·传匠心·筑安基”三维体系。课程涵盖绘画、音乐、手工、趣味体育、民族文化及安全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体验、协作与模拟等方式激发创造活力,并以“融教于趣、化教于心”的理念融入教学,于潜移默化中增强孩子文化认同、培育健康心态,在其心中深植文化自信与阳光成长的种子。
安全童行守真趣,知识相伴筑根基
龙华古镇依山傍水,发源于老君山的大龙溪与小龙溪在此交汇,潺潺流水为古镇增添了灵秀之气,却也潜藏着安全隐患。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响应社区与“童伴之家”的实际需求,实践团队精心组织开展以“防溺水”为重点,防骗防拐、自然灾害应对及交通安全为辅的安全教育课程。
图为志愿者孩子为孩子们讲解防骗防拐知识
图为孩子们积极回答防溺水问题
在防溺水安全教育课上,志愿者通过宣传视频和现场讲解,向孩子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防溺水六不准”原则和溺水救援知识。孩子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纷纷承诺“不私自下水,遇险会大声呼救”。针对龙华镇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情况,实践团还特别设置了防骗防拐主题课程,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生动揭示常见骗术,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会识别危险、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心育晴空伴成长,情绪巧绘护童真
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心理学的专业优势,为乡村儿童带来系列心理健康特色课程。针对乡村儿童成长需求,团队精心设计了"认识情绪、表达情绪、管理情绪"主题课程体系。
图为孩子展示情绪九宫格图画内容
课程上,志愿者通过“情绪传递”小游戏引导孩子们感知情绪的多样性,有效拉近了彼此距离。在互动问答环节,孩子们踊跃分享生活中的快乐与烦恼,在共鸣中学会识别和正视情绪。随后的“情绪九宫格”绘画活动让孩子们用画笔将抽象情绪转化为生动故事。课程最后志愿者带领大家学唱《情绪小火车》儿歌,轻快温暖的旋律回荡在整个教室。孩子们用稚嫩而明亮的歌声,唱出面对情绪、拥抱自我的勇气。团队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将心理学专业知识融入支教课程,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乡村儿童筑牢心理健康防线,为他们的阳光成长保驾护航。
民族风情润童心,文化认同植根基
“从达斡尔族的精致头饰,到维吾尔族的特色服饰”,实践团打造民族文明课程,通过科普少数民族风俗与服饰文化,让孩子们了解民族魅力,筑牢文化认同。
图为志愿者指导孩子绘制少数民族服饰
课程设置服饰绘画环节,孩子们在指导下勾勒民族服饰细节,完成后积极分享:“我画的达斡尔族,他们的服饰很好看”“我画的维吾尔族,他们跳舞很厉害”。同时开设粘土课,孩子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在志愿者协助下揉捏塑形,不仅做出园景、兔子、美味煎蛋等生动作品,部分孩子还巧妙融入少数民族元素,让小艺术品更具特色,既锻炼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对民族文化的印象。
图为志愿者陪同孩子制作粘土作品
巧手非遗传文脉,童心浸润沁茶香
“一缕青篾织就古镇记忆,一把剪刀裁出吉祥纹样”。实践团精心开设龙华古镇特色非遗课程。志愿者以实物展示与故事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为孩子们娓娓道来龙华古镇草编的悠久历史与民俗渊源,同步呈现草编工艺步骤图,直观的演示让孩子们满怀好奇、跃跃欲试。
非遗课程随后聚焦剪纸艺术,志愿者通过趣味视频与生动解读,深入剖析剪纸纹样中蕴含的吉祥寓意与文化内涵,让孩子们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中读懂传统美学。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顺利完成铜钱、蝴蝶等经典剪纸作品,不少孩子还充分发挥创意,为蝴蝶剪纸自主添加精致花纹,让传统技艺绽放出个性化光彩。
图为志愿者指导孩子创作剪纸作品
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实践团还特别开设龙华茶文化课程。志愿者向孩子们详细介绍了富含硒元素的龙华银尖茶,从茶叶的生长特性到完整的生产链条,再到精细的制作工艺,通过通俗的讲解,让孩子们全面了解家乡这一特色物产,进一步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
科技探奇启未来,创新思维趣无限
“从深海潜艇探秘深蓝,到火箭升空遨游苍穹;从空间站筑梦太空,到跨江大桥连通天堑”,实践团精心打造沉浸式科技课程,通过讲解和视频展示我国在深海探测、航天工程、桥梁高铁等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以通俗语言解读科技原理,让孩子们直观感受祖国科技实力,厚植家国情怀,同时点燃其科学探索热情与创新思维。
图为志愿者指导孩子制作简易VR眼镜
课程还设置了VR眼镜制作实践环节,在志愿者指导下,孩子们亲手组装调试设备。当孩子们戴上自己亲手打造的VR眼镜,观看3D科普视频时,纷纷发出惊叹:“老师,这个眼镜好神奇呀,那个恐龙好像就在我眼前一样!”沉浸式的科技体验,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鲜活有趣,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探索创新的种子。
体育强身绘华彩,红旗引领向未来
随着为期十天的课程临近尾声,志愿服务队不仅希望孩子们能在知识学习上有所收获,更注重引导他们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良好的体魄是一切的基础”,同时也精心开展红色革命教育课程,厚植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图为孩子们参与运动会飞盘项目
图为孩子们参与运动会跳绳项目
团队组织孩子们参与跳绳、飞盘、合力筑塔等多样运动项目,在指导运动技巧的同时科普健康知识。赛后为所有孩子颁发奖品,让运动的快乐和集体的温暖浸润童心。随后志愿者们也一起共度孩子们的集体生日会,为孩子们分发蛋糕。
图为孩子们品尝生日蛋糕
课程的收尾阶段,实践团开展红色教育课程。从讲解各式各样的中国旗帜入手,逐步介绍红色伟人事迹与红色精神内涵,让孩子们深切体会“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自豪感,引导他们学会传承与宣扬红色精神,将爱国之情厚植于心。
图为孩子们挥舞制作的小红旗
十天的支教时光转瞬即逝,却在这片古朴的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都理工大学“茶香筑梦,童心绘古”团队用专业与热忱,为龙华古镇的孩子们编织了一个兼具文化厚度、情感温度与安全意识的七彩假期。队员们不仅在非遗传承中激活了乡村文化基因,更在心灵呵护与安全守护中践行了育人初心。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不仅是高校学子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生动实践,更是校地携手共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切实举措。未来,成都理工大学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内涵,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向下扎根、向上成长,在广袤的乡土大地上书写青春答卷,为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与文化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青年力量。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
作者:陈琳 郑萌萌 李嘉欣 段嫚娇 罗智诚 李希冉 黄沣 李心妤 卓欣然 江雪寒 徐诗琴 徐艺菡 唐新怡 黄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