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 15:30:19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粮食安全守护者、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积极行动,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与杨凌示范区的合作便是其中的典型范例。
8月30日至9月5日,平凉市灵台县农广校组织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训班的学员们,在杨凌示范区进行为期7天的学习,为学员们提供了一场知识与实践交融的学习盛宴。
培育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着力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高素质农民。
灵台县农广校积极响应号召,按照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要求,积极组织学员围绕该县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进行面对面、手把手教学。课程涵盖了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乡村治理、粮食安全和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牛羊养殖技术、设施蔬菜种植技术、苹果盛果期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实用内容。
此次培训先后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试验站、陕西百恒有机果园、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杨凌知君菌业有限公司、杨凌锦田合作社、袁家村集体经济产业园、杨凌众创田园等农业龙头企业实习实训、观摩交流,让学员们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掌握技能。
在陕西百恒有机果园里,有机肥培育的土壤松软肥沃,杀虫灯、粘虫板代替了农药。看着满枝的果子透着的新鲜劲儿,学员朱凯惊叹于果园的精细化管理。“以前只专注于自家的玉米种植,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模式。这次学习让我意识到,固步自封是不行的,只有不断学习新的农业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把农业产业做得更好。”
在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详细介绍了杂交油菜的培育过程、种植技术以及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显著优势。学员们围在试验田边,认真聆听讲解。
众所周知,高素质农民不仅是生产经营的实践者,更应是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的传播者和引领者。在杨凌知君菌业公司,学员们参观了现代化的菌菇种植车间,从菌种培育、栽培管理到产品加工,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讲解。粮食种植大户魏伟被眼前规模化、智能化的种植场景深深震撼:“以前搞农业,靠的是经验和力气,现在看来,科学技术才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我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理念,回去后我要把这些理念运用到粮食种植中,实现科学种植、高效种植。”
朱凯在交流心得时表示:“参加这次培训,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现代农业的大门。通过学习参观,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在粮食种植上,我要学习更科学的种植技术,合理轮作,提高土地肥力,增加粮食产量。同时,我也想把这些知识分享给乡亲们,带动大家一起发展农业产业,共同增收致富。”
魏伟也有着同样的想法:“这次培训让我收获满满,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农业产业带头人,不能满足于现状。回去后,我不仅要在自家地里实践所学,还要组织乡亲们一起学习,让大家都能受益。只有大家都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我们的产业才能发展得更好,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独店镇学员郭志红说:“这次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课程内容都是我们当前发展中最急需的知识。希望能通过学习,解决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也能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把咱们县的农业产业做得更强更好。”
“我们认真落实‘严格准入、系统培育、综合支持、示范引领’的思路,把杨凌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灵台的产业优势。让更多农民成为懂技术、善经营、能带动的高素质人才,让‘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图景在灵台大地上生动铺展。”
灵台县农广校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跟踪培训效果,为学员们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服务,助力学员成长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带领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灵台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此次培训是灵台县农广校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计划培育240人,共分5个培训班,涵盖粮食单产提升、苹果种植、蔬菜种植、农业产业带头人和新型经营主体数字化技能应用能力提升等多个专题,旨在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感言:灵台县农广校一直致力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让农民走进田间课堂,把论文写在乡土大地上。这些田埂上的“学生”,正带着新知识、新技能,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书写着产业兴旺的奋斗故事。
而灵台县的“田埂”实践,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土专家”“田秀才”“农博士”在农广校的引领下脱颖而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人才动力。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李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