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融资成果汇|邮储银行杨凌区支行:引金融“活水”解小微之渴

2025-09-12 14:26:41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犹如压在众多小微企业肩头的“三座大山”。直面痛点,邮储银行杨凌区支行主动作为,紧密围绕国家服务实体经济战略部署,创新构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通过流程优化、政策倾斜、深化银企合作等多维度发力,该行为辖区小微企业精准浇灌金融“活水”,切实破解发展路上的资金困局,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金融后盾。

打组合拳——解农企燃眉之急

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西安异美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深耕猕猴桃产业十余载,拥有4个标准化分拣厂区,年收桃能力达2万吨,日分拣量超40万斤,是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当其面临集中用款期较大融资需求时,邮储银行杨凌区支行迅速行动,第一时间上门对接,精准把握企业痛点问题。

针对企业反映的融资成本高及抵押物相对不足等难题,该支行精准施策。充分利用其省级龙头企业资质优势,创新运用“惠农贷”项下的“信用+抵押”组合融资模式:一方面,以信用额度有效补充抵押物缺口;另一方面,积极申请专项优惠利率,显著降低综合融资成本。这套“一业一策”的个性化方案,有效缓解了“融资难”与“融资贵”的双重压力。

为确保金融“活水”及时到位,该支行内部高效协同,迅速启动“三级联动”机制,积极与省、市分行沟通协调,优化审批路径,大幅压缩内部流程。最终,在客户关键用款节点前成功完成3000万元授信审批。

这笔及时、精准的金融支持,不仅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更有效激活了企业的生产动能,为区域特色农业产业链的稳定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后劲,成为金融“活水”滋养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定制方案——助科创企业加速升级

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陕西欧迪亚实业有限公司,是国内燃气自闭阀研发生产的佼佼者,拥有先进生产线、11项专利及高标准质量管理体系。面对企业提出的贷款利率高、周期长、续贷繁琐、期限短等发展痛点,邮储银行杨凌区支行深入调研,快速响应。

该支行同样高效启动“三级联动”机制,加速方案设计与审批流程。普惠金融服务团队深入企业,量身定制出总授信额度高达4800万元的综合性融资方案,精准匹配其研发、生产、支付等多维度需求:包含信用贷款600万元、抵押贷款1200万元及银行承兑汇票额度3000万元。

为切实降低企业财务负担,该支行精心优化授信结构,采用“信用+抵押+低风险”模式:直接抵押节省担保费用,每年可为客户节约保费约18万元;信用贷款盘活无形资产,额度达同业2倍;针对客户的结算特征,配置低风险额度满足未来支付票据需求;并成功申请低于3%的专享优惠利率,大幅压降融资成本。

同时,为激发客户经理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该支行严格落实尽职免责制度。通过组织深入学习职责与免责标准,明确对纳入协调机制的企业执行免责条款,有效解除了“惜贷”“畏贷”顾虑,营造“敢贷、愿贷、能贷”氛围。科学设计的授信方案也有效缓释了风险,保障了资产质量。

这套量身定制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不仅精准纾解了欧迪亚的融资之困,更以显著的降本增效成效,为其核心技术研发与产能扩张提供了强劲动能,有力助推了这家“专精特新”企业在创新赛道上的“加速跑”。

建强机制——畅通小微融资快车道

邮储银行杨凌区支行深知,破解小微融资难题需从顶层设计与系统协同入手。为此,该支行着力构建完善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确保服务精准直达、高效运转。

机制建设首先体现在专项政策支持上,明确贷款投放目标与考核机制,确保信贷资源优先向小微企业倾斜。其次,对客户准入、产品创新、审批提速、贷后管理等全流程进行优化再造,显著提升企业融资体验。同时,积极“走出去”,深化与政府相关部门、担保机构、行业协会的战略合作,借助外部力量搭建多元化融资服务平台,有效整合政策、资金、信息等资源,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门槛。

除此之外,该支行严格落实总行四级协调机制要求,支行迅速成立由行长挂帅,三农金融事业部、公司金融部业务骨干参与的小微企业协调机制专班,明确分工,压实责任。机制建立后,支行积极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入一线摸排需求。

邮储银行杨凌区支行深耕小微金融的持续努力已结出丰硕成果。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该支行不仅圆满完成小微企业贷款净增任务,更将不良贷款率稳稳控制在较低水平,资产质量持续优化。其探索建立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凭借高效、精准、暖心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高度赞誉。

征程万里风正劲。邮储银行杨凌区支行将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不断深化融资协调机制建设,在金融产品创新与客户服务优化上持续发力。该支行将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领域,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区域经济沃土,为实体经济的枝繁叶茂贡献坚实的邮储力量。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谷幸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