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2 18:32:30
为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人才的支撑作用,强化科技引导,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月9日-12日,由杨凌农科培训服务中心承办的“丹凤县2025年学用贯通综合提升培训班”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及周边眉县、扶风等地开展实训观摩、专家授课及农民技术职称培训考试等活动。
本期培训班由丹凤县农民科技教育信息中心组织,丹凤县从事葡萄种植、加工和食用菌生产的农民、家庭农场主及返乡创业“新农人”等40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坚持学用结合、双向贯通、重在实效的理念,致力于培养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推动传统农业向新产业、新业态转型,不断辐射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在为期4天的学习时间里,杨凌农科培训服务中心精心安排,先后前往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中心、杨凌农业科技专家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教稼名人馆、杨凌金惠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杨凌锦田果蔬专业合作社、扶风县退伍老兵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陕西贝壳果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眉县逸凡家庭农场等地观摩学习,了解了各基地设施农业、猕猴桃、食用菌、葡萄、中药材种植等产业的现代化、智能化发展状况,学习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交流企业品牌化运营经验。
培训中,杨凌农科培训服务中心还依托杨陵区内两所大学的资源优势,邀请陕西省苹果体系产业战略与信息岗位专家、杨凌示范区科技特派员、延安市“国家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包扶专家、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教授马志峰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头雁”导师团成员杜双田为学员们进行专业授课,强化学员技能和理论基础,为农民技术职称考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培训期间,学员们感触颇深,纷纷表示,此次培训使大家开拓了视野,扩展了思维,提升了理论及实际生产技能,回去后将学以致用,努力成为丹凤县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学员赵亚州是丹凤县水杂果种植指导员,也是丹凤县农科教中心学用贯通葡萄酒班帮扶指导员,他表示在今后的技术指导工作中,充分利用所学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将水杂果生产与中药材种植、食用菌生产等相结合,依托当地有限的土地资源,开展立体式种养殖产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产增收,助力农户科技致富。
“通过参观学习各地设施农业、中药材种植及加工等产业中所运用的现代化、智能化设备,还有先进种植管理生产技术和品牌化运营管理经验,使我转变了传统思维方式,我将把这次培训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带回家乡,分享给更多的农户,共同把丹凤县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丹凤县铁峪鋪镇化庙村中药材种植户王增对发展产业充满信心。
丹凤县农民科技教育信息中心主任王卫东告诉记者,本期培训是丹凤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项目中的收官培训,该项目自2024年8月开始实施,至2025年9月共计培训学员106人,外出研学5次,为丹凤县葡萄酒产业及食用菌产业发展培育出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产业发展带头人,夯实了产业发展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丹凤县农民科技教育信息中心通过学用贯通项目的实施和培训模式的不断创新,培养出大批“新农人”,这些“新农人”在产业发展中,踊跃带头、积极创业,纷纷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争做产业致富带头人,规模化经营占比达40%以上。培训还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丹凤葡萄酒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升链,实现葡萄酒产业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形成“三庄三厂万吨万亩”的生产规模,年综合产值10亿元;全县发展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2000万袋,总产量突破1.9万吨,其中加工5000吨,出口创汇达到4000万元……“新农人”在人才振兴、产业升级和技术辐射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形成“培育— 创业—带动”的人才振兴闭环,成为丹凤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有力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