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筑牢安全防线,构建诚信体系

​——甘肃省会宁县农业农村局以监督抽检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社会信用建设深度

2025-09-12 20:02:34   

近日,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创新工作思路,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与社会信用建设紧密结合,通过“检信联动”新模式,全力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构建以诚信为导向的行业发展新秩序,助推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民生之本,社会诚信是发展之基。会宁县农业农村局深刻认识到,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不仅需要强有力的末端检测,更需要源头治理和长效机制的建立。为此,局内统筹规划,将监督抽检工作从单一的质量安全管控,延伸至生产主体的信用评价领域,实现了“一次抽检、双重成效”。

一是强化监督抽检,严守安全底线。会宁县农业农村局聚焦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制定了详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计划。执法人员与检测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种植养殖基地、专业合作社及收储运环节,严格按照抽样规程开展抽检工作。检测项目涵盖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物等关键安全指标,运用快速检测与实验室精准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大幅提升抽检的覆盖面和靶向性。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立即启动追溯机制,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第一时间控制风险,坚决将问题产品阻截在市场大门之外,有力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检测人员48人次,对28个乡镇及16家合作社、种养殖生产基地、“三品一标”获证企业及屠宰场开展监督检查,完成农残快检100份。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8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13家次。

20250912200519660-49-b6792.png_scale_.png

二是实施检信联动,构建诚信格局。创新的关键在于将监督抽检结果有效转化为信用评价的依据。会宁县农业农村局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生产主体信用档案,将监督抽检结果、行政处罚信息、产品认证情况、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情况等全面纳入信用管理。对连续多次抽检合格、诚信守法的生产主体,纳入“红名单”,在项目申报、资金扶持、品牌推荐、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倾斜,树立诚信典范。而对抽检不合格、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主体,则依据情节严重程度,将其列入“重点监控名单”或“黑名单”,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增加检查频次,并依法向社会公开,实施联合惩戒,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20250912200633748-11-f76bb.png

三是深化融合成效,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监督抽检与信用建设的深度融合,会宁县正逐步形成“质量安全促信用、信用激励促质量”的良性循环。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监管效能,节约了行政成本,更从根本上激发了生产主体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多的生产经营者认识到,质量安全就是生命线,诚信经营才是长远发展的“金字招牌”。他们主动学习标准规范,规范用药用肥,严格执行间隔期休药期规定,自觉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截至目前,相关主体自主开具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51份,281.43吨农产品随证上市,溯源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社会诚信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20250912200636017-96-8eec3.png_scale_.png

会宁县农业农村局将继续深化此项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信用评价标准、信息共享机制和联合奖惩措施,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加紧密、更加高效地融合,为保障全县农产品消费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通讯员:郭敏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梁小波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