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5 21:30:26
为深化陕西省2025年“头雁”培育项目实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精准遴选、实战赋能、长效保障”为路径,于9月11日,从已完成培育的“头雁”中遴选13名优秀学员担任产业导师。此举既契合该校“321+N”培育模式中“2”(专业导师与产业导师帮扶指导机制)的核心要求,又充分激活往届“头雁”的示范引领与“传帮带”价值。标志着陕西省“头雁”培育迈入“老雁”带“新雁”新阶段,为2025届“头雁”在经营实操、技术攻坚、资源对接等方面提供精准指导。
颁发产业导师聘书
此前,为推动“双导师”机制落地见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率先完成专业导师配备工作,此次产业导师遴选严格对标该校《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产业导师管理办法》,从政治素养、产业实力、带动成效等维度设置“硬门槛”。入选的13名导师均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且在产业规模、经济效益上实现区域领先,带动农户增收成效显著。从领域覆盖来看,他们精准对接牛羊禽肉、生猪、中药材、茶叶等陕西省重点农业产业,以“多元化+专业化”的阵容为新学员破解经营难题筑牢实战支撑。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人事处四级调研员黄倩肯定了这一举措,强调产业导师要结合学员需求精准指导,让“头雁”的经验转化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合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徐海则对导师提出更高要求,明确指导不能停留在表面,要跳出轮廓化、表面化局限,切实拿出指导成绩来。
产业导师履职部署会
聘书颁发后,随即召开产业导师履职部署会,13名导师现场表态,承诺以“倾囊相授”的责任感投入指导工作。“作为往届‘头雁’,我深知成长的困惑,这次担任导师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会毫无保留分享经验。”张梅的发言,道出了导师们的共同心声。后续,导师将与新学员建立“线上+线下”常态化联系,通过即时答疑、定期实地回访等方式,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
为确保产业导师履职实效,该校还同步建立“台账+考核+支持”三维保障机制。实行量化考核,实时跟踪工作进展;搭建配套支持平台,为产业导师与学员提供技术、政策等后端支撑,真正实现“帮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团队作战”。
此次产业导师遴选与履职部署,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落实农业农村部“头雁”项目要求的生动实践。随着“双导师精准帮扶”模式的推进,“老带新、强带弱”的良性互动将加速“头雁”成长,为陕西省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通讯员 马燕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