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 10:29:43
9月5日,记者从安康返程西安的途中,在汉滨区谭坝镇做了短暂停留,上午在镇上的田间行走,其间经过一个社区,虽然叫不出社区的名字,却不能不为“她”雨后的清新点赞。
中午,记者在镇上见到了人大主席陈发宝,对于那个社区,他这样表述:在汉滨区谭坝镇的青山绿水间,马河社区如同一幅被岁月浸染的水墨画,静静地诉说着千年往事;这里曾是骡马铃响的古商道,也是红军走过的红色热土;这里有层层叠叠的云中梯田,也有传唱百年的地道小调;2016年,马河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座藏在秦巴山深处的古老村落,终于向世人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
听了陈发宝的介绍,马河社区对于驻站安康8年的记者来讲,犹如:一篇古老的往事,一个恒久的记忆,一段诗意的经典,一处美丽的村落。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时光弥新了沧桑,岁月翻唱着传奇,这样的地方,和安康有缘的人,一生至少要去一次!
岁月长河:马蹄声碎处的千年印记
马河的故事,始于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开端。相传古时一位盗宝人策马夜奔,月夜朦胧中慌不择路,误入这处群山环抱的谷地。但见清溪潺潺,竹影摇曳,恍若世外桃源,他便隐姓埋名在此定居垦殖。为纪念这段“人恐马慌”的奇遇,将此地命名为“马慌沟”,后又雅称为“马湖沟”。这个充满戏剧性的开端,如同一个美丽的隐喻,预示着这片土地将承载更多动人的故事。
翻开历史的篇章,马河的文明印记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渔猎耕种,留下了最早的生活痕迹。明清时期,这里因汉江水运之利而日渐繁荣,成为连接秦楚的商贸要冲。马河老街商铺林立,染坊、酒坊、纸坊、油坊鳞次栉比,南来北往的商贾在此交易歇脚,清脆的骡马铃声终日回荡在山谷之间,绘就了一幅繁华的商贸画卷。
漫步今日的马河,依然能感受到往日的辉煌。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陈家院子,虽历经两百余年风雨,那徽派建筑的青瓦白墙、雕花木窗依然清晰可辨,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兴盛。这些古老的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本立体的史书,记录着马河从一个小小的"马慌沟"发展成为商贸重镇的沧桑历程。每一块青石板,每一扇雕花窗,都在娓娓道来着这片土地上的兴衰往事。
古韵新颜:时光褶皱里的守护与传承
时代的洪流中,马河也曾面临挑战。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古老的院落渐渐荒芜,精湛的手艺面临失传,村落的记忆一度被尘封。
转机出现在2016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后,马河开始了系统性的保护与复兴。修复者们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让陈家院子重现昔日风采;残破的天灯塔得到加固,成为县级文保单位;村史馆里,一件件农耕器具、一张张老照片,将乡愁具象化地保存下来。
更可贵的是,保护没有停留在静态的保存上。竹编传承人手指翻飞,经纬交错间编织千年匠心;八岔戏曲声腔婉转,口耳相传中延续百年韵律;农家酿酒技艺蒸腾,固态发酵里传承古法智慧。这些活态传承的实践,让马河的古韵不仅存在于建筑中,更流淌在村民的日常生活里。
时代新韵:乡土记忆中绽放的现代价值
漫步在马河的古街老巷,你会在不经意间感受到这座古村的独特价值。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千亩梯田上,层层水镜倒映天光,农人牵着耕牛在田埂上缓缓而行,这幅延续千年的农耕画卷,不仅滋养着这片土地,更守护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根脉。在这里,传统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鲜活的生活实践——除夕夜的“年火”依然温暖着家家户户,正月里的“年酒”依旧飘香,承载着浓浓的邻里亲情。陈氏家训中的“孝悌忠信”,胡氏家戒中的“戒忤逆、戒奸淫”,这些世代相传的家风家训,依然是马河人立身处世的准则,成为乡村振兴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而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曾经只供自家食用的农家腊肉、甜杆酒,如今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特色商品;老手艺人编制的竹篮竹筐,被开发成文创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那片孕育了千年的古梯田,不仅造就了“春如银带、夏滚绿波”的壮美景观,更产出优质的生态稻米,成为村民增收的“金色名片”。截至目前,马河的农产品销售额累计突破100万元,这个数字背后,是古老村落焕发出的新活力。更令人欣喜的是,已有10余名青年选择返乡创业,他们带来新理念、新技术,让传统与现代在这片土地上完美交融。
对于远道而来的游客而言,马河更是一处难得的世外桃源。春天,可以体验插秧耕作的农耕乐趣;夏天,可以避暑纳凉,听雨打芭蕉;秋天,可以参与稻谷收割,感受丰收喜悦;冬天,可以围炉煮酒,品尝地道农家菜。在这里,游客不仅能欣赏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还能住进修旧如旧的老院子,亲手体验竹编的乐趣,听一段原汁原味的马河道情,这种沉浸式的乡村体验,正是现代都市人向往的“诗与远方”。而这一切,又反过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游客带来了收入,收入增强了村民保护传统的信心,保护好传统又吸引了更多游客,古老的马河正在这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越走越稳健。
夕阳西下,漫步在马河的古街老巷,耳边仿佛响起那首流传已久的民谣:“一曲马河染绿堤,石叠梯田两岸起......”这座千年古村,既保留着传统村落的肌理与记忆,也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它告诉我们,保护传统不是回到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乡村振兴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要让古老的根系发出新枝。
马河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在这片承载着乡愁的土地上,过去与现在对话,传统与创新交融,描绘出一幅古老村落振兴发展的生动画卷。
据相关媒体报道,汉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积极申报、保护、发展传统村落,自2012年以来,全区共有6批13个村落在《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挂名上户”,此外,汉滨区还拥有26个陕西省级传统村落,这39个传统村落形成了陕南秦巴山地丘陵传统农耕文明群落。
汉滨区开发旅游产品,关注传统村落文化值得肯定。
通讯员 黄炜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