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府谷县能人李永忠:“种养双向”串起循环农业“生态链”——康达农牧种养循环助力乡村振兴走出绿色发展好路

2021-06-16 10:39:00   

 以前,养殖废弃物随意丢弃的现象随处可见,成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一块“短板”。经过康达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

自动投料、感应喂水、恒温圈场、零污排放……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孤山镇李家洼村的榆林市康达生态农牧有限公司(简称康达农牧)的“生态养鸡场”,眼前的景象令人惊喜。

“这就是我们的生态养鸡场,可实现养殖粪‘零排放’,不会对辖区周边产生环境污染和影响。”站在李家洼村小山坡上,康达农牧董事长李永忠指着不远处介绍道。

无污染之忧,在品质上主打健康绿色生态牌,康达农牧养殖基地采用的是全程无害化养殖模式。从生物安全保障到鸡舍环境控制以及蛋鸡喂养,各个养殖环节全部由系统进行自动控制。

“利家娃”高品质源自循环产业

顺着李永忠手指的方向,只见丘陵沟壑间,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这里是2008年成立的总占地60亩的“利家娃”高品质蛋鸡养殖场。

李永忠说:“为保证鸡蛋的营养,我们的饲养原料全部购自周边群众有机肥种植的玉米。在选址布局上,养殖场远离生活集中区,形成相对安全的小环境,避免群众受到生活污染。”

蛋产出来了,想出场也需要“闯关”,检测(次品蛋拣出)、规格分级、入蛋托、装箱。“我们的目标就是保证不让一枚‘问题蛋’流入市场。”李永忠说。

“‘利家娃’鸡蛋主打高品质,坚持产业链保安全,用原粮饲料保品质,产地、生产日期、等级划分在每一颗鸡蛋上都有标注,是府谷县首家实施品质溯源的畜禽类产品生产企业。”李永忠告诉记者。

“利家娃”牌鲜鸡蛋2011年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2012年被国家农检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

 

打出“绿色牌” 种养循环两头甜

为彻底解决排放污染问题,该公司投资907万元,建成了年产2万吨微生物有机肥的生产线。

记者在生产线看到,整个加工厂厂房总面积为10000平方米,采用先进的高温一体化发酵机及新技术组织生产。

鸡舍内产生的鸡粪经过自动回收后,随时通过粪槽传送至发酵舱进行发酵降解无害化处理,然后加入秸秆碎末制成高端有机肥,供给于周边农田施用,从鸡粪产生到有机肥育墒,整个链条在这里形成一个闭环。

不管是蛋鸡场自给自足的循环模式,还是鸡粪有机肥的自用+出售模式,康达农牧都十分注重走种养循环的路子,推动农业生产向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经济转变。

据了解,该公司生产的“田耕沃”牌有机肥已向府谷县90%以上种植户供应使用,这种循环利用鸡粪生产有机肥的模式,既可以解决养鸡场鸡粪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又能帮助养殖户增加经济收入,真正实现农业生态循环发展。

李永忠说:“有机肥厂通过将鸡粪发酵,即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能提供很好的有机肥料,迎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同时,用有机肥代替化肥,让化肥减量,农业更加绿色高效。”

“种养一体”循环农业谋多赢

目前,该公司已经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解决了周边群众46人的就业问题。同时,该公司建设了有机肥旱作农业示范田2300余亩,通过使用有机肥,有效改良了种植土壤结构,提高了粮食品质,实现了绿色无公害种植和生产。

李永忠介绍,蛋鸡场依靠蛋鸡养殖生产,蛋鸡提供鸡粪,鸡粪经发酵后,用于还田,为果园、蔬菜大棚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养殖场一方面为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鲜蛋,另一方面天然、高效的鸡粪为设施果蔬提供了优质肥料,既实现了无污染的循环经济,同时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进一步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种养结合”,作为一种可以提高农牧废弃物利用率的循环农业新模式,不仅可以降低种植单位在采购肥料上的成本,更能帮助养殖企业找到粪污处理的路径,将对养殖业和农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有机肥加工厂的建成投产也标志着府谷县在积极探索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推进畜牧业绿色、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耿苏强 视频 冯玉龙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