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蜂产业体系积极推动 中蜂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

2022-05-06 14:22:00   

中蜂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蜜蜂遗传种质资源,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许多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生物学特性,如飞翔力强、飞行速度快、嗅觉灵敏、善于利用零星蜜粉源、耐低温、抗病力强等。中蜂一般多在山区饲养,因此,污染少、蜜质优良,中蜂蜜很受消费者的欢迎,经济效益可观。饲养中蜂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山区植物的重要授粉昆虫,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陕西是国内重要的中蜂栖息地,秦巴山区、渭北及陕北高原分布着各具特色的中蜂资源,总体上讲陕西的中蜂具有个体大、能维持大群、耐寒冷、抗逆性强、生产性能优良,遗传稳定等特点,比较能够利用大宗蜜源,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适合北方温室大棚为作物蔬菜授粉。其优良性状可作为人工选育的优良种质资源。如陕北中蜂,是我国中蜂原产地最优良的蜂种之一,在陕北这一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下,繁衍生息了几千年,形成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为此2008年通过农业部审定,在榆林建立了国家级中蜂保种场,中蜂抗病性能好、发病少,是生产无公害蜂产品的优良蜂种。人类对无公害蜂产品要求和选择,决定了中蜂在今后养蜂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图片1

图片2

中蜂资源调查

近年来,随着西方蜜蜂的大规模饲养,对于中蜂的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中蜂生存危机加大,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中蜂是摆在我们目前的重要课题,为此蜂产业体系结合我省中蜂资源现状,积极开展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图片3

图片4

体系设计保种场扩建工程

一、积极推动保种工作。榆林中蜂保种场作为国家级中蜂保种场,在近年的保护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保种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备份保种场,无法抵御毁灭性疫病的感染;二是对陕北中蜂的特征特性挖掘和评估不全面,局限于形态学、生理学上的描述和分析,基因丰富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三是基础设施和保种手段落后,缺少连续、准确、全面的测定数据等。为了进一步完善种质资源保护措施,提高中华蜜蜂保护的技术水平及开发能力,体系专家按照国家种畜禽保护的要求,提出保种场提升改造项目建议,撰写可行性报告,设计了改造方案,使得这一珍贵的蜂种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努力将陕北建成全国中蜂良种基地,目前保种场扩建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

图片5

图片6

收捕野生中蜂

二、积极挖掘陕西中蜂优良种性。针对近年来部分县区随意引种带来的基因混杂现象,体系组织专人深入神木、靖边、黄龙、宜川、等偏僻地区调查、收铺野生中蜂,一是为国家种质资源普查提供更为翔实的中蜂样本,二是发现可供育种的优良中蜂素材,为下一步培育优良品系做基础性工作。

三、加强培训中蜂养殖人员。目前中蜂养殖户的技术水平较西方蜜蜂饲养还是有较大差距,体系专家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来提高广大中蜂养殖户的饲养管理水平,特别是首席专家黎九洲老师,平均每年培训蜂农3000余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应。

图片7

图片8

引种培育蜜源植物

四、积极开发培育蜜源植物。中蜂养殖绝大多数为定地养殖,对当地蜜源依赖性强,而当前各地蜜源有所萎缩,为此体系专家积极探索培育新的蜜源植物途经,通过引进推广药材类蜜源、牧草类蜜源、景观类蜜源、使得养蜂业与农、林、牧业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